网络推广求职招聘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640.html桂花,因叶脉如“圭”形,故名为”“桂”。纹理如犀,又名木犀,也称丹桂、岩桂,因其花香浓郁,清香溢远,民间也叫七里香、九里香。桂花属木犀科常绿灌木或乔木,高可达10米。树冠圆球形。树干粗糙、灰白色。叶革质,对生,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幼叶边缘有锯齿。花簇生,3一5朵生于叶腋,多着生于当年春梢,二、三年生枝上亦有着生,花冠分裂至基乳有乳白、黄、橙红等色,香气极浓。桂花的品种很多,常见的有五种: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和结子桂,桂花原产于我国西南和中部,为中温带树种。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在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情况下,气温保持在十几度到二十几度之间其生长迅速,既不耐高温也而不耐严寒,温度达到35度以上即停止生长,北方冬天气温保持在零下五六度以上即不会冻坏。随着南花北移,经过长时间的驯化,现在江苏沐阳一代和山东地区广为种植,其叶型饱满厚实,花香更浓郁,因地处中温带北回归线三十五度左右,抗寒性良好,更适应南北地区的移植,更受到各地桂花爱好者的青睐,随着现代化温室大棚的出现,现在我国北方也广为栽植。桂花叶茂而常绿,树龄长久,秋季开花,芳香四溢,是我国特产的观赏花木和芳香树。桂花树木质坚硬细密,生长缓慢,号称植物中的活化石,寿命可达五千年左右,一年四季常青,花香四溢,很早以前,桂花就被看作家庭富贵及子孙昌盛的象征,深为人们所喜爱,家庭多有种植,甚至被列为北京等多个城市的市花。桂花在我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陕西省圣水寺现有一棵老桂花,据考证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其树干苍虬,树冠硕大,枝繁叶茂,每到中秋节前后,枝上繁星点点,树下花雨纷飞,香飘到几里之外,引来许多观光朝圣的香客。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关于桂花的记载,《山海经.南山经》提到:“招摇之山多桂。”、“皋涂之山,其山多桂木。”楚屈原《九歌》中载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注:“桂浆”可能是添加桂花而酿制的美酒;“桂旗”是用桂树的花枝作为旗帜,以装饰用木兰树木材制作的车辆)。由此可见,在楚地的早期文献中便提及桂花的食用和观赏价值。此外,桂花还象征着友好和吉祥。据说战国时期,燕、韩两国曾为了表示亲善友好,相互馈赠桂花。在盛产桂花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也常以赠送桂花来表示爱慕之情。《吕氏春秋》赞称:“物之美者,招摇之桂”。意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招摇山上的桂树。说明桂花在古人的心目中,已成为美的化身。农历八月,古称桂月,此月既是赏桂的最佳时期,又是赏月的最佳月份。芳香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与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联系在一起。许多文人吟诗填词来描绘桂花、颂扬桂花,甚至把桂花加以神化。魏晋以来,文人诗词咏桂成风,名句佳作颇多。突出了桂花的名品和奇香,亦有借花寓情,抒发感情的。“独占三秋压众芳,何夸橘绿与橙黄。自从分下月中秋,果若飘来天际香。”由宋代诗人吕声之所作。他称桂花是三秋期间的领衔花木,有着不凡的渊源(月中种)和异异乎寻常的奇香(天际香)。唐代诗人宋之问在《灵隐寺》中说“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唐代诗人刘禹锡《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中提到“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一首《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把对桂花的赞颂推向极至:“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唐代诗人王维在《鸟鸣涧》中描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苏轼更是把桂花奉为花中仙子,一首《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至今仍炙烩人口,广为后人传颂:“月缺霜浓细蕊干,此花元属玉堂仙。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破衣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遣孤芳老涧边。”我国自古就有“蟾宫折桂”一说。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郄诜当左丞相。后来郄诜当雍州刺史,晋武帝问他的自我评价,他说:“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晋武帝大笑并嘉许他。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形容特别出众的人才,这便是“蟾宫折桂”的出处。泛指历代文人喜爱桂花,简直到了如醉似痴、梦寐以求的程度。宋代与苏轼交游唱和的僧仲殊有词赞美桂花曰:“花则一名,种分三色,嫩红、妖白、娇黄。”常娥道:三种清香,状元是红(丹桂)、黄为榜眼(金桂)、白探花郎(银桂)。”意指科举及第的头、二、三名。唐代以后,科举制度盛行,进京赶考的学子们往往在途中手折一枝桂花带在身边,意寓能金榜题名,高中榜首。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先考中进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后来中了第三名,白居易写诗祝贺说:“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汤显祖《牡丹亭》里也有“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的名句。在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场,每年秋闱大比刚好在八月,所以人们将科举应试得中者称为“月中折桂”或“蟾宫折桂”。元朝人施惠在《幽闺记·士女随迁中有:“镇朝经暮史,寐晚兴夙,拟蟾宫折桂之梯步。”《红楼梦》第九回中说:“彼时黛玉在窗下对镜理妆,听宝玉说上学去,因笑道:‘好,这一去,可是要蟾宫折桂了,我不能送你了。”明朝学者谢谠在《四喜记·乡荐荣欢》中描述:“蟾宫扳桂折高枝,书香还有继,天道岂无知。”以蟾宫折桂比喻科场得意,也表现出古代人民对月亮的美好向往。历代文人墨客和达官显贵,在官邸宅园引种桂花也十分普遍。唐代柳宗元曾自湖南衡阳移桂花十余株载植在零陵所住精舍。顾德在任宰相的二十年间收集了大量桂树,移栽到洛阳郊外他的别墅所在地。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曾将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带到苏州城中种植,他不仅自己种桂,还想他日能在月宫植桂。有诗咏日:“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自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桂花成为名贵的花卉与贡品。西汉刘歆撰《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所献奇花异木两千余种,其中有桂十株。”汉元鼎六年(),武帝破南越后,在上林苑中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一百株。当时栽种的植物,诸如甘蕉、留求子、蜜香、指甲花、龙眼、荔枝、槟榔、橄榄、千岁子、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来。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也有“桂菱木兰”等记载。由此可见,桂花引种帝王宫苑,汉初已获成功,并具一定规模。《南部烟花记》记载,陈后主(公元—年)为爱妃张丽华造“桂宫”于庭院中,植桂一株,树下置药杵臼,并使张妃驯养一白兔,时独步于中,谓之月宫。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仗剑浪迹天涯,侍才旷放,一生所作诗篇无数。李白对桂花也情有独钟,曾作诗赞之,一首《咏桂》传唱至今:“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相传太白饮桂花酒,成诗百篇。故历来文人到长安,对桂花酒情有独钟,诗人们常饮桂花酒来祝酒以歌词诗赋。关于桂花酒的故事,还有一段美丽的民间传说。传说古时候两英山下,住着一个卖山葡萄酒的寡妇,她为人豪爽善良,酿出的酒,味醇甘美,人们尊敬她,称她仙酒娘子。一年冬天,天寒地冻。清晨,仙酒娘子刚开大门,忽见门外躺着一个骨瘦如柴、衣不遮体的汉子,看样子是个乞丐。酒仙娘子摸摸那人的鼻口,还有点气息,就把他背回家里,先灌以热汤,又喂了半杯酒,那汉子慢慢苏醒过来,激动地说,“谢谢娘子救命之恩,我是个瘫痪人,出去不是冻死,也得饿死,你行行好,再收留我几天吧。”仙酒嫂子为难了,常言道:“寡妇门前是非多。”像这样的汉子住在家里,别人会说闲话的。可是再想想,总不能看着他活活冻死,饿死啊!终于点头答应,留他暂住。果不出所料,关干仙酒娘子的闲话很快传开,大家对她疏远了,到酒店来买酒的人一天比一天少了。但仙酒娘子忍着痛苦,尽心尽力照顾那汉子。后来,人家都不再来买酒,她实在无法维持,那汉子也就不辞而别不知所往。仙酒娘子放心不下,到处去找,在山坡遇一白发老人,挑着一担干柴,吃力地走着。仙酒娘子正想去帮忙,那老人突然跌倒,干柴散落满地,老人闭着双日,嘴唇颤动,微弱地喊着:“水、水、……”荒山坡上那来的水呀!仙酒娘子咬破中指,顿时,鲜血直流,她把手指伸到老人嘴边,老人忽然不见了。一阵清风吹过,天上飞来一个黄布袋,袋中贮满许许多多小黄纸包,另有一张黄纸条,上面写着:月宫赐桂子,奖赏善人家。福高桂树碧,寿高满树花。采花酿桂酒,先送爹和妈。吴刚助善者,降灾奸诈滑。仙酒娘子这才明白,原来这瘫汉子和担柴老人,都是吴刚变的。这事一传开,远近的人们都争相来索桂子。善良的人把桂子种下,很快长出桂树,开出桂花,满院香甜,无限荣光。心术不正的人,种下的桂子就是不生根发芽,便心中感到难堪,于是从此洗心向善,改邪归正。大家都很感激酒仙娘子,是她的善行,感动了月宫里管理桂树的吴刚大仙,才把桂花酒赠给人间,从此民间才有了桂花酒。桂花酒如何制作呢?将桂花置于通风阴凉处摊开风干一夜,然后每斤桂花加入四两白糖(粉状冰糖最好)拌匀,放入酒缶内任其发酵二、三天之后,加入四至五斤三十五度以上米酒或高梁酒,但不可用红芋、木芋酒,此类酒口感太差。然后密封窖藏,一年后桂花酒即成。假若窖藏五年后才饮用,这是上好的佳酿了。有条件的话,再加入五十克桂圆肉和十克白参、一百克红枣,这是顶级佳酿了。喜欢甜一点的,可适量再加些糖。成品的桂花酒色淡黄,开瓶即溢出一股桂花清香,入口甘甜醇绵。古人云,此酒有健脾胃,助消化,活血益气之功效。请记住,无论做桂花糖或桂花酒,都不能将桂花水洗。制作桂花米酒:原料:江米或东北大米(一定要具有糯性的)、甜酒蛐、干桂花。制作程序:1.将米饭煮好,最好略干一点(传统的做法是江米泡好后不带水蒸熟);2.在米饭冷却的同时准备一个干净的器皿,最好是玻璃或陶瓷的,既不会发生化学反应又有利于用保鲜膜封严。再准备一小杯凉开水;3.待米饭冷却到35度左右时(简单的判断方法是用手指试探一下,有温热而不烫的感觉就好了),将其盛出装在器皿中;4.按照米酒蛐的说明撒上适量的酒蛐(一般酒蛐都是一小袋能做2-2.5公斤的米,但我们一般不会一次做那么多,只能按照米的量估计需放酒蛐的量。也不用太严格,稍微多一点会熟得快些);5.将米饭和酒蛐充分拌匀,同时将适量白开水拌在米饭中;6.用食指在拌匀的米饭中间戳一个小洞以利出酒;7.在米饭上均匀地撒上一层干桂花;8.用保鲜膜将器皿密封好,再在器皿外面包裹上一层小毯子以利保温;9.然后将器皿放在温暖的地方。如果冬季家里不太暖和的话,就将其放在暖气旁边。大功告成,就等享受成功的喜悦了!经过24-36小时后,打开器皿外的小毯子看一下,如果看到有出水的样子,基本就成了。将保鲜膜开启一小缝,一股沁人心脾的酒香和桂花的香甜气息就会屡屡飘出,美妙极了!作好的米酒如果一次吃不完,最好还是用保鲜膜封好放在冰箱里,以免过分发酵后酒味太浓。古人认为桂为百药之长,所以用桂花酿制的酒能达到「饮之寿千岁」的功效。像是汉代时,桂花酒就是人们用来敬神祭祖的佳品,祭祀完毕,晚辈向长辈敬用桂花酒,长辈们喝下之后则象征着会延年益寿。桂花还可以做成桂花糖,桂花以金桂最佳,作为主料的桂花要选刚摘或摘下不久的桂花,己变成褐色或黑褐色的不可用,桂花要干净,不带泥沙和枝叶。鲜桂花采回以后,先用少许盐腌一夜.再把腌出的水倒掉,晒到半干,按1:1的比例一层桂花一层糖,腌制起来,找一个干净的瓶子,把腌制的桂花放进去,在瓶口用少许蜂蜜浇灌保鲜,然后密封,放在不见光的地方一星期就可以食用了,也可放入冰箱中恒温下保存,可放置两年不坏。1、新鲜桂花不能洗2、用盐可以杀菌,去掉涩味,可以在后期获得更好的香味和甜味,糖桂花可以用来做桂花蜜,桂花糕,熬制桂花粥及月饼的料馅,也可以用糖桂花泡茶喝,常喝桂花茶可养颜美容、舒缓喉咙,改善多痰、咳嗽症状,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苇麻疹、胃寒胃疼、口臭、视觉不明等症状。中医认为,桂花性温味辛,煎汤、泡茶或浸酒内服,可以化痰散瘀,对食欲不振、痰饮咳喘、肠风血痢、经闭腹痛有一定疗效。桂枝、桂籽、桂根皆可人药。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配制的桂枝汤,专治外感风邪、发热头痛等症。桂根味甘微涩。桂花不但有一定的药理作用,还含有人体必需的十四种胺基酸,十七种矿物质,其中铁锌的含量比较高。我国是世界上木犀属植物分布最广的国家。桂花不仅有极高的保健和药用价值,桂树的根、桂籽、叶,都是名贵的中药材。在化工方面还可提炼桂花香精、桂花香水、香皂等。桂花作为一种园林绿化景观树深受人们的喜爱,现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桂花盆景作为更高雅的生活情趣被许多盆景爱好者把玩、钟爱及收藏,收藏桂花盆景成为一种文化时尚,随着盆景爱好者对桂花盆景的青睐,桂花盆景的制作技艺也在不断地突飞猛进,民间出现了一大批制作精良的桂花盆景,桂花作为园林生态树,美化了生活环境,加快促进了国家园林城市的建设。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桂花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农历八月十五月圆之日,正是桂花盛开之时;花好月圆是家人团聚和生活幸福美满的真实写照。通过挖掘丰富的桂花文化,传承邀月赏桂的古老民俗,把赏桂与旅游节庆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了桂文化的独特性,营造了高雅、热烈、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与此同时,有关城市每年举办桂花节,以花为媒,推动促进了地方旅游事业的发展,繁荣了地方市场经济,为国家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end-
来源:重案组档案
更多精彩资讯请浏览《中国花卉报》CHINAFLOWERGARDENING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