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或亭台楼阁,或亲水怡人,如果你以为这是公园,那就错了,这是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社区的美丽一景。在梨园镇,就先后有四个社区摘得“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社区”的美名。
“生态好起来”是市委赋予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通州全区、梨园全镇人民的强烈要求。梨园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两手抓,着力提升梨园绿化美化环境水平。截至目前,全镇首都花园式单位已达62家,首都花园社区4家。本期梨园专刊,将带您走进这四个社区,看一看它们美在哪。
□带您社区游
颐瑞东里
园林景观极具加州特色
颐瑞东里社区(DBC加州小镇)位于通州区梨园镇、八通地铁线临河里站旁,紧邻占地近万平方米的梨园文化公园和韩美林工作室。
小区共有24栋楼、户,占地面积9.6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接近一半,各种高低错落的树木植物层出不穷,致力于打造极具加州特色的园林景观,是一个近35万平方米加州风格的大型高尚居住区。
小区设计绿化面积4.2万平方米,绿化率为43.8%。树种31种共棵、丛生植物16种共棵、绿茵停车场平方米、草坪面积平方米、花卉面积平方米、竹林绿化植物带平方米。
设计时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了人们的多维感觉,花园内的休憩、娱乐设施诸如:亭、长椅、亲水平台以及花架等均以人性化设计为本,兼顾功能与美观,体现出绿色生态的现代化要求。生态原则:充分考虑北京的气候特征,并评估周边地区环境特征,实现人与自然及地域环境的和谐共生。
园区内因地制宜确定绿化品种,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组成乔、灌、花、草等植物与亭、山、水、廊等有机结合的浓缩自然景观。充分考虑各种树木、花草的气侯适应性,细致选择、精心搭配,使园区内的景观在四季变幻中让每位小区居民充分体会“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自然情境,创造出有声、有色的生活空间……
在小区每个楼栋前后地面上种植高低错落的多种树木,其中:金银木37丛、丁香49丛、贴梗海棠12丛、木槿13丛、大叶黄杨球25株、女贞球5株、金叶女贞平方米、大叶黄杨平方米、棣棠35平方米等丛生植物;云杉45株、法桐21株、杨树10株、椿树36株、紫叶李60株、桧柏24株、国槐65株等多种树木和覆盖平方米的缓坡草坪。
颐瑞东里社区从年成立开始,就从整治硬化路面、绿化、亮化等方面着手,以解决突出问题为主,把环境绿化美化作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着力改造人居环境、打造和谐社区,绿化养护管理坚持做到了规范化、制度化。社区绿化环境进一步改善,居民绿化意识增强,正朝着环境净化、整体绿化、功能优化方向迈进。
几年来,社区在绿化美化的同时,也加强了对技术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很多居民志愿者、楼门长、退休人员自愿参加义务巡逻,定期对绿色植被进行巡视修剪,及时清理各种垃圾,定期浇水,保持湿度,保证树木正常生长,使社区成为“远看是公园、近看是家园”的休闲温馨家园。
颐瑞西里
依水而居在园林中养生
颐瑞西里社区位于通州区八通城铁“临河里”站、梨园文化公园正南侧。与梨园文化公园相依,形成大型的健康生态生活社区。瑞都公园世家分为南北两个小区,共25栋楼,户。独具绿色园林景观理念的建筑,形成整体规划的大型花园式社区,成为一流的生态健康家园。
颐瑞西里社区以花园式小区为设计理念,丰富多姿的花、草、树木、石、水组合出浓缩的自然景观。在远景与近景的四季变幻中,与自然对话,体会“在城市中修行,在园林中养生”的生活真谛。
社区因地制宜确定绿化品种,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组成乔、灌、花、草等植物与亭、山、水、廊等小品的有机结合的浓缩自然景观。充分考虑各种树木、花草的气侯适应性和开花周期长短,进行细致选择,精心搭配种植,使园区内的景观在四季的交融变幻,创造出有声、有色、有味、有观、有感的生活空间……
在小区南北景观轴和每个楼栋前后地面上种植高低错落的多种树木,其中:银杏41棵、桃树27棵、油松29棵、金枝槐10棵、五角枫34棵、银杏41棵、黄栌63棵、紫叶李33棵、白腊35棵、国槐棵、洋槐51棵、玉兰59棵、樱花棵、馍头柳17棵等几百棵树木和覆盖近平方米灌木及近平方米的缓坡绿地。
在社区内部庭院减轻维护管理上大下功夫:绿化品质通过精心而细致的维护而不断提高。同时,尽可能创造无需维修的设计和资源的再利用。园内错落分布着油松、云杉、玉兰、银杏、白蜡、黄栌、樱花、五角枫等花木及树种,其中点缀着月季、菊花、八宝、石竹、隶堂、锦带等花草。小区居中建有一条中心水系,更为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凭添了生气。
优美的宜居环境需要居民的共同维护。颐瑞西里居委会承担起了“大管家”的职责,负责监督物业做好日常园林绿化维护、养护工作,园区内定期花卉灌木剪枝、移植,处处花香四溢。同时还积极向小区居民宣传要“爱绿护绿”,共同爱护花木,建设和谐花园式小区,倡导社区居民积极参加植绿护绿等保护自然的活动。
靓景明居
建绿地试验场试种新品种
靓景明居住宅小区项目年6月30日竣工,南侧为规划中的大型绿地,东部为大型金融商业中心。
小区的园林规划设计聘请国内著名的园林设计研究机构——中国建筑设计院园林设计所进行规划设计,以亲水社区、生态社区为指导思想,设计了以中央水系为中心的5万平方米园林景观,绿化率达到42.9%。整个水系自北向南约米,由北侧入口、作为水系的源头,设计了壮观的水幕墙及涌泉水池,由水系源头引出浣溪戏石、晴天映日、小桥流水、清风伴月、动感喷泉等景观。
社区不仅绿化率高,而且各种树种、园艺、水系搭配合理,错落有致,层次丰富。其中乔木株,灌木株,草坪面积49木,花卉面积月季1.8木、色块2.7木。良好的绿化环境给社区居民带来高品质的生活,感觉如同生活在幽静怡人的大花园中。
所谓“三分种植,七分管理”,不断巩固已有的绿化成果是管好绿化工作的关键。在管理好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努力使小区的绿化水平更上一层楼。为此,小区物业公司设立绿化管理部,负责对小区绿化全面的管理工作。绿化管理部将整个小区划片分给各个员工,使各个员工能明确认识到自己的负责范围,以便管理好自己所负责的区域。同时聘请有经验的园林师来社区进行实例培训指导。针对小区树种多、生长期不一致等特点进行了分类管理。从种树到浇水、施肥、剪枝、施药,一直到冬天的防冻工作,建立了小区绿化各树种、花卉的全生长期养护体系。定期修剪、施肥、浇水等绿化工作严格落实到人,及时更换死树,及时修剪死枝枯枝。同时,小区绿化部还将绿地内工业剩土进行改造,加入自制草木灰肥,增加土地钙、磷、铁的含量,使土地更有利于植物生长。
物业公司还自建绿地试验场,积极试种新品种(兰花燕尾、马连草等),培育丹麦草余平方米,努力为社区绿化增添新鲜元素。
在绿化工作中,靓景明居社区大力提倡全体居民“关心绿化,关心环境”的意识,自社区成立开始,每年植树节前后都开展全员植树活动,同时还积极宣传爱护花木,持续开展“业主林”活动,共建和谐绿化小区。
龙鼎园
成立“爱绿队”防破坏
龙鼎园社区建于2年,位于云景南大街上,东临九棵树社区,西临通马公路,南面与北京现代音乐学院遥相辉映,北面紧邻家乐福瑞都商圈。占地0.13平方公里,共有居民楼12栋,常住居民户,余人,流动人口余人。社区内现有绿化面积5.7万平方米,绿化率达到56%,有玉兰、银杏、柿子等余株乔木,3.36万株灌木,8.8万株花卉,草坪停车场平方米。
社区注重绿色环境,主要创建以植物为主的花园式自然景观。社区内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绚丽、冬景苍翠,形成树为景生,景随树美,步移景异的季相变化。景观内配备健身广场、网球场、还有儿童游乐场,创造出自然、安逸的现代园林住宅环境。
为了加强绿化工作的日常管理,小区还成立了一支专业“爱绿队”。组长由梨园绿化办兼任,组员分别为龙鼎园居委会、龙鼎园物业和热心的居民志愿者。他们不仅以身作责,日常监督、养护社区的一花一草,还当起了义务宣传员,看到有破坏绿植的现象,他们还会上前劝阻。
□数字看成绩
投资7.24亿元绿化万平方米
梨园镇党委、镇政府十分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提高了生态建设,绿化美化整体水平,创造了良好人文居住、发展环境,逐步提升城市品位和功能。
目前,全镇绿化面积达到万平方米;养护管理面积万平方米,总投资达到7.24亿元。
由于梨园南部新城处在第二道隔离地区之内,镇政府着重抓好田园广场、日新路、群芳大街绿化工作,各村、中市属单位,结合当年绿化美化重点工作开展“首都花园式”单位、村庄、小区创建工作,近几年先后有62个单位被市政府、首绿委评选为花园式单位。目前,全镇二道隔离地区绿化面积达亩,栽植树木品种达上百种,植树3.5万株,经济林亩,绿化道路16条,总长度米,绿化面积23.7万平方米。主要品种有油松、雪松、杨树、银杏等,建主题公园1处,健身休闲广场3处。
先后对6条主要公路进行了绿化美化,完成了占地60亩田园广场3.2万平方米绿化,日新路4.3万平方米绿化,完成了群芳大街西段10.8万平方米绿化。群芳大街东段正在组织施工绿化面积3.12万平方米。初步实现了一路一树一景,路转景移,绿树成荫,草绿花香的城市道路绿化美化新格局。体现了梨园人民欢迎八方朋友,构建和谐,实现小康目标的城市经营理念和精神风貌。
为了保护梨园林木资源安全,在绿化美化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防治危险性林木有害生物(美国白蛾、春尺蠖)工作,镇党委、政府专门召开会议,成立组织机构,各村、各中市、区属及有林单位成立领导小组,对此项目工作加强领导、宣传到位、周密组织、责任到人,坚持早投入、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治、属地管理的原则,采取多方联动,群防群治,打好防治美国白蛾攻坚战、歼灭战。共投资30万元,用于防治美国白蛾工作。
□结束语
绿水青山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载体。习近平同志指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随着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从求“温饱”到求“环保”,从要“小康”到要“健康”。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这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也需要每个人为之共同努力。
(本版撰文记者田兆玉摄影通讯员贺建海)
版权声明:北京通州报社《通州时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