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和顺二中王恩荣

?????????????????????????????????

声明:本    《亭》 和顺二中王恩荣

五一的期间,利用长假,终于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到太谷看看孩子。

早上和孩子吃了饭,谈了有关学习方面的事,给孩子安排好一些生活方方面面,离午饭还早,孩子想看看书,而且我也不想把孩子的星期日闲暇全部占掉,趁间隙,就来到校园植物文化园小坐。

  太园的植物文化园就在高三宿舍楼的院内。园牌上介绍文化园的特色是“具体而微,典雅别致”。观后你会感同身受。   园内精巧齐全,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袖珍式的中国园林的活辞典。

  东有图书馆,馆门外有醒目的两大对联:左联是“三晋名校诵古今文章,琅琅书声显桃李芬芳。”右联是“太中良师育华夏栋梁,耿耿丹心愿国运昌盛。”横批是“文昌大吉”。我颇感到言大但不惭,太中从建校起确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精英和各种人才,也真是名副其实了。而且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整个诺大的文化太园,竟然只此一幅对联,不象有的名地,对联漫天飞,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有文化似的。可知精神在于内敛,古语说“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人文在内而不在外,在含而不在露。人文精神体现在人们的言行举止中,倒映在人的“眼底风云里”,孔子曰“文质彬彬,然后知君子”君子不是叫喊出来的。

西是古建筑,外有古式长廊,廊内有一古式四合院。可能是蒋介石住过,所以称蒋介石宅园。这个古色古香的四合庭院,北房是二层小楼,可能是宋美龄住过也未可知,东西房是老旧的厚实的灰砖瓦平房。整个院内旧而不破,历经多少风雨沧桑仍很敦朴坚实,现在是一名家的书院,院内南房现在是金谷文科班的教室。

  文化园以北就是学生公寓。南为实验楼和科技楼。   植物文化园,仅四周已经使我感觉到浓郁的文化气息,但我最感触深的,还是位于文化园中心的那一小亭。   小亭,是一小巧的翼然亭。雕梁画柱,四角翼飞,被一园春色簇拥在文化园的正中心,大有“万绿丛中一点红”之趣,又有“众星拱月”之势。

  中国的亭文化自古有之,源远流长。字典里有“亭”的诠释。亭: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亭也是一象形文字。战国文字字形,其中“T”象矗立的亭柱。古也做驿亭。所以其本义:古代设在路旁的公房,供旅客停宿。汉家因秦十里一亭。亭,留也。——《一切经音义经》。古代还作设在边塞观察敌情的岗亭,百步一亭,高垣丈四尺,厚四尺,为闺门两扇。——《墨子》。所以韩刘邦曾为泗上亭长。——《汉书·高祖纪》。但到唐以后就多为供休息用的建筑物,由于是送别之所,所以就约定俗成的成了美丽的古诗词意象: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宋·李清照《如梦令》。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送别》。

  亭子不仅是供人休憩遮阳遮雨的场所和供行人乘凉或观景用。,又是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布置合理,全园俱活,不得体则感到凌乱,明代著名的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有极为精辟的论述:“……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可见在山顶、水涯、湖心、松荫、竹丛、花间都是布置园林建筑的合适地点,在这些地方筑亭,一般都能构成园林空间中美好的景观艺术效果。由此中国才有四大名亭: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醉翁亭;白居易的“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亭;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爱晚亭;以及清帝乾隆在亭上题过匾额“静观万类”,以及楹联“波涌湖光远,山催水色深”。“山横三面碧,湖绕四周青”,湖心平眺为清西湖十八景之一的湖心亭。因此,优美的亭建筑与文人雅客一拍即合,亭常常与才子佳人联系在一起,“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和“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相对)。但终究不是雅俗共赏的东西,试想一个农人是不会对亭有感觉的,好在其内含的情愫是人皆有之的。

  太园这样的亭子不只一个,但这个亭子却别具匠心,自成一体。遗憾的是人们往往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亭内不是打扫的很干净,而“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中国文化习惯,园内的凉亭应该是很明净的吧,或许是校内的师生都很忙无暇顾及吧,但这正好让我发现自然的影子。凉亭周围的石凳,薄薄的盖了一层浮尘,上面还留有点点的雨痕。想坐却怕脏了衣服,忽然发现亭下有一张刚坐过垫的纸,我很欣喜有人来过,象发现知音一样。

  我也有个习惯,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思维很活跃,用不着提着心时刻准备应酬熟人,坐在亭里,便可以什么也可以想,什么也可以不想,即或偶有学生经过,也好像是青春的要素,于是就都成了进入我思维的风景了。我有机会读亭了-----

此亭我且称之为文昌亭,其从组成的元素上看,我发现:

  雕梁画柱\飞檐。从地面上起三层台阶的平台上,擎起四根木柱,两米之上就是琉璃瓦顶,顶的四棱角陡下又忽然翘起,形成象鸟翅膀的欲飞之势。从亭外看象万绿簇拥的骄傲的主人,从亭内看就象因“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缘故擎起的一把雨伞。顶下四周有一截古典窗格图案,此窗格使有顶无墙的亭子不至于看起来太空洞。雕梁画柱很精致,虽然时间长颜色有些剥离。

  松竹。园景离不开松竹,语出《论语.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所以,要让园林显君子的品格,松竹是必不可少的。鹤迹秋偏静,松阴午欲亭。——《和史宫赞》。山东济南历下亭有联句:“有鹤松皆古,无花地亦香”即是,文昌亭松不是直松是卧龙松,有松能使亭园显的古雅而不可或缺,至于有鹤就太奢侈了。

 杨柳。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诗经.采薇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古代亭子又常是惜别之地,所以离不开杨柳。李白的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暮春日宴溪亭成彦雄)“寒食寻芳游不足,溪亭还醉绿杨烟。谁家花落临流树,数片残红到槛前”。五月的文昌亭的垂柳千条,从亭楼顶附近象瀑布样倒挂下来,假设亭阁是植物园的眼睛,柳丝绿就是这双美人眼睛的长长的睫毛了。若亭外有一池春水吹皱,小亭就更是别有风味,明眸善睐了。

  山石\泉水。林园没有山石泉水就缺少了野意和烟霞之气,也便失却了自然的风味。(新涧亭白居易)有“烟萝初合涧新开,闲上西亭日几回?老病归山应未得,且移泉石就身来。”陶然亭中石刻上有:“潇洒闲亭子,登临便不同。人来春树杪,山落酒杯中。”浙江西湖冷泉亭有一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都可看出,有亭就有山,有山就有水。文昌亭也如此。西面,有假山高耸,在烟柳的掩映下,特吸人眼球。西南,有奇石飞瀑,潺潺的喷泉与凉亭成对角之势,给小亭凭添了几许灵动的美感。

  花香\植物。文昌亭有众多名花异树,有月季、芍药、银杏、牡丹、荷兰菊、孔雀柏、日本黄杨、德国鸢尾、龙瓜槐、迎春、玫瑰、流苏、夜合花、玉兰、紫夜李、美国红枦、珍珠、六月雪、云杉、美人梅、金叶女贞、绿木槿、五角枫、萱草、丁香、四翅潆藜、爬地柏、恋冬、欧洲绣球等等。其中绿木槿,朝开暮落花。冬青,又称红冬青,万年枝,观音茶。很多植物都有药用价值。坐在五月的小亭里,花香和药香,使神情气爽。至于杏花和桃花耳熟能详至不必说:(苏溪亭戴叔伦)“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临水亭施肩吾)“只怪素亭黏黛色,溪烟为我染莓苔。欲知源上春风起,看取桃花逐水来。”。唐李商隐的“高阁客竞去,小园花乱飞”也是说桃杏花吧。(北亭李群玉)“斜雨飞丝织晓空,疏帘半卷野亭风。荷花向尽秋光晚,零落残红绿沼中。”(西亭李商隐)“此夜西亭月正圆,疏帘相伴宿风烟。梧桐莫更翻清露,孤鹤从来不得眠。”中有荷花有梧桐有鹤就更有风致了。

  明月清风\诗人\烟雨白云。如果上面的元素是固定的景色,那这些就是变幻的元素,更是必不可少的。唐诗人有“东海穷诗客,西风古驿亭”。北京陶然亭有“烟笼古寺无人到,树倚深堂有月来”。台湾阿里山古月亭有“满地花阴花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江苏苏州闲吟亭“千朵红莲三尺水,一弯明月半亭风”更是淋漓尽致,亭内风月满满无处不在。其它如“月到风来亭““荷风四面亭”“山雨欲来风满楼”“亭幽倍觉好风多”“一楼风月”“明月满楼中”“四面生白云”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变化的因素和亭形成一幅幅立体的诗意的园林景观图,让人回味不已。总概上面的,唐诗人韩偓的《南亭》深得亭的妙处“每日在南亭,南亭似僧院。人语静先闻,鸟啼深不见。松瘦石棱棱,山光溪淀淀。堑蔓坠长茸,岛花垂小蒨。行簪隐士冠,卧读先贤传。更有兴来时,取琴弹一遍”。在此,亭的各种元素他都感受的很好,颇如亭境。又如王维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一亭再加一琴,犹得古人佳境。

 另外,除以上必不可少的要素外,从四季角度看,据一亭:春看落花闻鸟啼,秋听秋雨思黄叶,夏伴夏虫赶鸣蝉,冬感松柏赏白雪。闲处此亭,可以“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有限的时间空间进入无限的时间空间,从而引发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

一抹斜阳,一小亭。一卷良书,一杯茶。茶书相伴,以斜阳为背景就更相得益彰了,真可谓“花笺茗椀香千载,云影波光活一楼”。这样就如元人的两句诗:“江山无限景,都取一亭中”了。

从此,我读懂了“尽精微,致广大”的文昌亭了,我终于陶醉于亭的精神了。

回到宿舍我给儿子说了我对亭文化的新感受,他也颇为赞同,并决心重新去体会一下就在身边常常经过却一直视而不见的文昌亭。我想起三毛的一句话“我不是过客,我是归人”,读懂才能得此境界哦。

写于.5.5

点击进入和顺88网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中药
治疗白癜风有什么偏方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yenvzhena.com/jzxj/21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