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新中元四号办公楼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新的办公空间结合创新型企业管理模式,融合了先进的设计理念,成为中元可持续项目的代表,并参加了年第六届光州国际设计双年展。
创新型企业理念下的办公空间设计构思
四号办公楼建筑设计通过场地、光照、流线、节能、通风等一系列计算分析,推导得出现有的建筑形态。项目力争金级LEED认证,设计始终贯穿绿色环保概念,使用诸多绿色节能技术,如:太阳能光伏发电、智能照明系统、光通道系统、幕墙遮阳百叶等。同时将BIM技术运用到设计的整个过程,为后续的施工及机电安装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在全新的开放办公设计理念下,整个办公空间采用全开放中庭的设计,中庭和办公区之间不做隔挡,使建筑内部空间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办公空间的使用更为灵活。更重要的是,让不同专业和部门能够更加高效地沟通和工作,充分体现设计行业特点。
项目“浮动的光立方”的设计主题,在整个建筑最重要的中庭空间,通过白色铝板材料与透光材料的结合,将核心筒表皮设置为一个巨大的、内置发光盒子矗立于整个中庭当中,突出建筑清透凝练的效果。使大厅充满了均匀的光感,从而提起整个建筑的“精神”。
空间规划
设计过程中重视人性化需求,满足多名员工的身体及心理需求,使员工高效工作的同时,发挥信息顺畅交流、工作方式更为多元的立体城市化工作层次空间资源。我们在垂直方向上对整个建筑做了功能区划,将整个建筑空间分成四大部分:一层作为整栋建筑的接待空间和整个中元设计院的形象展示空间;二层作为会议层;三到十层为各生产院所的办公区;十一层到十三层为公司级别的贵宾接待室、会议层以及签约大厅。
办公空间的主要功能在垂直方向划分清晰,让访客人流主要集中在三层以下,避免与公司内部办公人流产生交叉。
项目力争获得金级LEED认证,使用玻璃、铝合金幕墙、钢结构等大量可回收材料、并采用大量原旧物利用(隔断、玻璃百叶),复原了位于老楼的中元厅,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10%以上。办公室隔断全部采用灵活、可拆卸、工业成品隔断,达到重复利用、节材的目的。
项目严格控制对室内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在施工过程材料选择,尤其是含有喷涂面层以及需要用胶粘的粘合剂的材料事先进行材料检测,以符合高于国家检测标准的LEED认证标准,充分保证使用者的身心健康。
模数化标准化设计
办公区墙体除少数对防水或隔声有特殊要求的房间,大部分墙面采用成品隔断,模块化安装,使空间使用更为灵活,为今后各部门员工数量的变化和部门调整导致的空间调整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建筑标准层层高为mm的前提下,吊顶高度尽量保持在mm,所有成品隔断的高度设置为mm,单块隔断标准宽度设置为mm,小办公室内部吊顶*mm,这一尺寸又与格栅灯灯具尺寸相对应。墙砖选择尺寸为*mm,并在该尺寸中寻找变化,衍生出*mm、*mm、*mm三种尺寸。整个空间都尽量遵循相同的模数进行设计和施工,不仅使建筑空间与室内空间发生联系,还能让室内空间充满变化的同时,各个部件有机统一。
设计亮点
1.解决新型办公设计理念与传统办公形式之间的矛盾
开放串联的中庭,为未来设计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模型,抛开部门间的壁垒,以统一的标准的办公模块,代替原有以部门为单位的传统设计院工作模式;让传统设计部门变成一个个具有创新性、可发展性的设计团队;让传统的设计院模式转变成全新的开放的设计工场模式,这也是设计院为适应新常态迈出的有力步伐。
2.解决高层挑空核心筒材料轻质化及清洁检修问题
围绕核心筒有南北两个中庭,南侧中庭12层挑空,达40多米高,核心筒犹如一个巨大的盒子矗立其中,这是设计和施工中最大的难点和挑战。设计采用白色铝板材质,通过面层的转折关系和发光灯盒设置削弱核心筒巨大的体量感。发光灯盒的材质从方案初期的U型玻璃替换为云石灯片,最后确定使用厚度5mm的透光磨砂亚克力,材料使用尽量轻质化,兼顾照明效果及安全性。发光盒子内部灯具需要检修,核心筒墙面也需要定期清洁,因此在挑空中庭最上方增设检修马道,同时在13层核心筒墙面增加一个可以开启的防火检修门,这样既符合消防规范要求,检修和清洁问题得以解决,同时还不减少挑空中庭的面积。
3.解决开放中庭带来的噪音问题
中庭区域尽量选用吸音材料,核心筒墙面和拦河区域大量采用带有空腔的穿孔铝板,穿孔率不小于18%,铝板背衬吸音棉,有效降低中庭空间混响。
艺术化设计手法与建筑的结构美感相结合
首层大厅、中庭等公共区域,凸显设计类办公空间特点,采用简洁大气的设计语言,去掉繁冗的装饰,突出建筑和机构的美感。空间整体以白色为主色调,木色、米黄色为辅助色调,并且在办公区域局部墙面点缀绿色且做逐层渐变,来活跃空间气氛。
屋顶花园
四号办公楼建筑屋顶为四层至11层的退台设计,面积共计平方米,由上而下俯瞰可形成良好的景观视野。该屋面地块具有很强的线性特征,线条清晰,与富有现代感轮廓的建筑肌理相呼应,形成统一的序列感。在概念设计阶段充分利用了场地地形,步行道由复合再造木地板、青石板汀步铺装相连,形成不同质感的屋面景观,漫步之上而产生不同的景观心灵体验。由于屋面和室内地坪的高差较小,为确保汛期突发暴雨时屋面排水顺畅避免倒灌,增加了横向、纵向的雨花石排水带。
屋面景观作为LEED认证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绿化面积、植被种类、水资源利用等绿色节能方面有所涉及。其中,为满足LEED认证70%绿化率的要求,屋面绿化大片种植了低矮的景天科植物佛甲草,并采用容器式种植盒,将植物、土壤、排(蓄)水板、阻根等集成一体,以模块组合的形式来构建植物种植平台。植被类型采用地方化的植物种类包括需水量较小的低矮灌木、地被植物,以减少浇灌要求。可移动的长条形防腐木花箱放置于屋面梁的横跨结构上,有效抵消其产生的屋面荷载。木箱内搭配种植着各色植物,其中包括: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紫叶小檗、月季,整个植栽空间呈现出本土特色的低维护景观,充满生机与活力,在绿化面积上达到了LEED认证的要求。另外,屋顶绿化灌溉由中水系统供给,以实现节水与水资源的再利用。
景观与建筑的一体化体现在建筑明亮且通透的玻璃幕墙,让人一眼就可以望见外部的景观。这一设计确保了室内外完全地、直接地在视觉上联通,建筑与景观被有效地整合。屋顶花园为生活在都市喧嚣中的员工提供休憩闲暇之所,绿色植物的环绕与体验令人沉浸在大自然的美好之中,成为舒缓疲劳、放松心情的理想空间。舒适的办公环境,诠释了中国中元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走出一条绿色节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设计施工一体化
同时作为新中元大厦项目的设计方和施工管理方,我们的设计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紧密配合,做到无缝衔接,共同解决设计和现场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施工过程按照设计施工图纸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竣工后室内装修效果与设计效果高度一致。
校企合作
项目方案设计阶段,我们以此项目为契机,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艺系室内景观专业展开了为时两年的密切校企合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室内设计的研究生们以该项目为模板,采用设计小组的形式,在室内、景观、照明、展示等不同角度,出色地完成了多组概念方案设计。更有意义的是,这些方案中的部分优秀创意和想法,切实应用到了新中元项目实际的设计之中。例如,米兰理工大学的同学针对地下一层展厅的设计方案EXHBITION(S),以轨道和模板单元为设计元素,通过不同模数的变换和排列组合,形成交叉、围合、并列等空间关系,从而实现在同一空间实现展示、陈列、会议、简餐等多项功能。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有两名同学所做的关于工位模块化方案《办公空间模数化设计研究--中元国际办公楼设计实践》,还在东京获得了NipponPaintYoungDesignerAward大奖。方案意在探索提高空间使用率和人员办公效率,将工位模块与建筑轴距重叠,并将此模块排列组合,从而找出在新中元大厦中空间使用率最高最适合的办公桌椅组合和排列方式。
光州设计双年展
年10月13日,新中元项目代表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远赴韩国受邀参加世界当代艺术展览中亚洲最重要的艺术盛会,同时,也是世界上投资最大、观众最多的国际当代艺术展览——第六届光州设计双年展。在国际设计舞台上,以更加多元的视角与思维,面对当今复杂问题时给出智慧而有意义的反应。中元的参展作品《绎》以“古老都市的前世今生”为主旨,以新中元大厦为线索,讲述了中元国际工程公司院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化,表达中元作为一个设计机构,由于设计人员的不断增长,周边城市状态的不断变化,其建设也应运而生,以适应动态的城市发展环境。从时间与空间的演进看来,作为可持续建设项目的典型代表,见证着北京西三环北路5号的发展,是人群的诉求也是环境的诉求。
结语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从原来的一栋办公楼增加到两栋、三栋,再到目前已经通过LEED认证投入使用的四号楼,不仅是建筑的更新和变化,更是设计行业变迁的缩影,是一个可持续的发展过程。新四号办公楼的建成是中元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是建筑、室内、景观、机电、工程管理等专业跨领域通力合作的典范。默契的合作使项目进行过程中,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挑战,充分体现中元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为未来开放式办公模式提供了新的探索。
来源: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CIID)
《中国室内》年3月期
您想与全国的一线设计师们分享更多《中国室内》的精彩内容吗?只要加入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您就会免费获赠中国室内设计界权威学术性刊物,回复“入会”获取加入CIID的方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