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喂养和分娩方式对不

人生初期的d是肠道菌群定植关键期,遗传、环境、月龄、分娩方式及喂养方式均影响肠道微生物的定植。在诸多因素中,喂养方式、分娩方式及月龄对肠道菌群影响较为显著。有研究表明,喂养方式对6月龄的婴幼儿肠道菌群构建和生长发育影响显著。母乳作为婴幼儿的首选食物,除了能提供婴幼儿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之外,还含有丰富的微生物信息及免疫因子,可使微生物快速定植在婴幼儿肠道中,这些肠道菌群的定植有助于婴幼儿先天免疫系统的形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杨莉、葛武鹏*和陕西飞天乳业有限公司的梁秀珍等人基于高通量测序(Illumina)技术探讨不同喂养方式、不同分娩方式(顺产、剖宫产)对不同月龄(I段:0~6个月、II段:6~12个月、III段:12~36个月)婴幼儿肠道菌群构建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在其他两种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喂养方式、分娩方式、月龄对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影响,降低其他差异造成的影响,从而为婴配食品开发及婴幼儿科学喂养提供较为准确的技术支撑,为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理论依据。

1、各组婴幼儿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

随着测序数据量的增加,曲线趋于平缓,说明测序深度已经基本覆盖到样品中所有的物种。当测序数据量相同时,除III段婴幼儿以外,顺产婴幼儿菌群多样性高于剖宫产,这是因为剖宫产破坏了母婴之间肠道菌群的交换,顺产婴幼儿菌群多样性较高;羊乳配方粉喂养组菌群多样性高于母乳喂养和牛乳配方粉喂养组,这为选择合适的配方粉提供了参考依据。

2、分娩方式对相同喂养方式、相同月龄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影响

在所有样品中,I段母乳喂养组和II段羊乳配方粉喂养组不同分娩方式下微生物丰度差异不显著,在III段羊乳配方粉喂养组中,分娩方式不同,微生物丰度差异显著,这是由于III段婴幼儿辅食种类多,从而导致微生物丰度差异较大。同时,Alpha多样性分析也表明,在I段、II段喂养组中,顺产和剖宫产组各指标差异不显著,但在I段喂养组中Chao1指数差异显著。在III段喂养组中,两种分娩方式下婴幼儿粪便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构成存在明显差异。

3、喂养方式对相同月龄、相同分娩方式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影响

在I段顺产组,羊乳配方粉喂养组OTU数量高于母乳喂养组,表明羊乳配方粉喂养组肠道菌群丰度较高;其ACE指数和Chao1指数显著高于母乳喂养组,也表明了羊乳配方粉喂养组肠道菌群丰度较高;而两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无显著差异。在II段顺产组中,羊乳配方粉喂养组肠道菌群丰度略高于牛乳配方粉喂养组,但差异不显著。

4、月龄对羊乳配方粉喂养顺产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影响

在门水平上,0~6、6~12、12~36月羊乳配方粉顺产婴幼儿中的优势菌组成无显著差异,但其构成丰度存在一定差异,4种优势菌门分别占I、II、III段所有菌门的95.17%、99.94%、99.96%。Actinobacteria丰度在I段婴幼儿中最高,II段次之,III段最低;Firmicutes、Bacteroidets和Proteobacteria丰度在II段婴幼儿中最高,I段次之,III段最低。说明随着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肠道菌群有着明显变化。因此,本实验在相同的分娩方式和喂养方式下研究3个月龄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定植。

讨论

目前,关于分娩方式及月龄相同的条件下,羊乳配方粉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甚少,故本实验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分娩方式、喂养方式、月龄对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影响,表明相同喂养方式、相同月龄的婴幼儿,分娩方式对其肠道菌群的影响有一定差异;相同分娩方式、相同月龄时,喂养羊乳配方粉的婴幼儿肠道菌群丰度更高。本研究对相同分娩方式、相同喂养方式的婴幼儿在生命初期(0~36个月)肠道菌群组成、结构进行分析,为婴幼儿的健康、代谢及相关疾病的防御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喂养和分娩方式对不同月龄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来源于《食品科学》年40卷17期-页,作者:杨莉,葛武鹏,梁秀珍,张静,王西宁,张雪,崔秀秀,龚胜。DOI:10./spkx---。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查看文章相关信息。

近期研究热点

大豆分离蛋白-杏鲍菇多糖共价结合物对RAW.7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双螺杆挤压对玉米重组米理化特性及品质特性的影响

红心火龙果热风干燥动力学模型及品质变化

黑果枸杞花色苷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脐静脉融合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高湿度结合不同温度解冻对猪肉理化及蛋白特性的影响

基于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的中、早熟桃品种制汁品质评价

兔皮胶原快速明胶化分子机制

粳米共混体系凝胶化行为及年糕品质

基于模糊感官评价的大豆品种对豆浆加工品质影响分析

AMPK活性对宰后牛肉糖酵解、肌肉内环境及品质的影响

腌腊鱼传统日晒干制过程中品质变化与香气形成

两种饲养方式下苏尼特羊肉的氧化稳定性

酿造啤酒大麦发芽前后多酚组分变化及抗氧化活性

苹果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与光学性质的关联

米糠酸败对米糠蛋白体外胃蛋白酶消化产物结构特征的影响

植物乳杆菌B对酸面团小麦蛋白结构和免疫特性的影响

高甜度二肽甜味剂的合成与特性

牛乳αS1-酪蛋白与大豆蛋白交叉过敏原的识别鉴定

虫白蜡高级烷醇微乳液的制备及其在功能饮料中的应用

基于GC-MS技术对不同产地稻米的代谢组学分析

甜菜红素对小鼠体内抗氧化及免疫调节的作用

脂肪添加量对发酵香肠脂质和蛋白质氧化及挥发性化合物形成的影响

乳脂肪干法分提组分化学组成及热力学特性

诺丽自然发酵汁中醋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特性

运动性疲劳的机制与大豆多肽对其调控的研究进展

ε-聚赖氨酸和L-抗坏血酸处理对鲜切菠菜品质的影响

不同养殖区香港牡蛎的化学组成及特征气味成分分析

大肠杆菌离子束诱变结合呼吸商在线实时调控高产聚唾液酸

不同质量分数NaCl和CaCl2盐溶液解冻对金枪鱼品质的影响

不同冷冻方式对淡水鱼品质的影响

基于多重光谱技术的木糖醇与牛乳酪蛋白相互作用及对酪蛋白结构的影响

红茶菌发酵黄浆水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DNA条形码技术在淀粉掺假鉴别中的应用

3个品牌干腌火腿皮下脂肪挥发性风味比较分析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朝鲜族传统米酒及其酒曲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乳酸菌代谢γ-谷氨酰二肽及其对馒头滋味特性的影响

不同加工阶段对上海熏鱼(草鱼)风味物质的影响

基于电子鼻的红肠风味评价

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儿茶素的稳定性及化学变化

酿造条件对酿酒酵母发酵香气的影响

糖基化亚硝基血红蛋白部分替代亚硝酸钠对哈尔滨风干肠质量的影响

菊粉对小麦面筋蛋白理化性质的影响

面筋蛋白粒子-黄原胶Pickering乳液的制备及其表征

γ-聚谷氨酸对罗非鱼皮酶促溶性胶原自聚集性的影响

姜黄素对宫内发育迟缓断奶仔猪肠道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修改/编辑:袁艺;责任编辑:张睿梅

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yenvzhena.com/jzjz/92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