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的字词,认识生字“箩”“杭”,会写“懂”“兰”等10个字。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回忆。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课文借事物表达情感的写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联系课后“阅读链接”,体会“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蕴含的情感。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结合重点词句进行自读自悟,并结合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母亲的话“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三、过程与方法:
《桂花雨》这篇课文写了“我”的童年时代,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桂花树是南方较为常见的一种植物,对于北方的孩子来说较为陌生,另外,“收桂花”“摇桂花”这样的情景与孩子们的生活脱节,不便理解;另外,文章表达了对母亲、家乡的思念,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造成情感衔接的问题。因此,我认为,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是要多读,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二是多揣摩,从作者的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感悟文本内容。
四、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营造与诗歌情感相吻合的浓厚氛围。
2.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歌情感。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钓鱼的启示》,得到了什么启示呢?(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但摒弃个人利益,就能获得正确的选择的勇气,进行正确的选择。)我们有学习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得到了什么启示呢?(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条,遇到困难挫折,转变思路也能获得成功。),是啊,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这两篇课文的作者都善于从生活中获得启示懂得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看看作者又是从生活中的什么获得启示,明白道理的。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琦君(—),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县瞿溪乡人(今浙江温州市瓯海区)。当代女作家。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部,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母亲的金手表》等。
2.桂花
桂花也称木犀,木犀科。常绿乔木,高度可达15m,树冠卵圆形。叶对生,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变种较多,有丹桂、金桂、银桂、四季桂。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二、诵读训练
(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
1.读准字音
懂:dǒng(懂行、懂得、似懂非懂)
兰:lán(玉兰、兰花、义结金兰)
箩:luó(箩筐、稻箩、兜箩)
婆:pó(外婆、公婆、老太婆)
糕:gāo(蛋糕、糕点、年糕)
饼:bǐng(糕饼、大饼、画饼充饥)
浸:jìn(沉浸、浸泡、浸透)
缠:chán(缠绵、缠身、胡搅蛮缠)
茶:chá(茶叶、茶水、茶余饭后)
捡:jiǎn(捡柴、捡起、捡破烂)
2.理解词语
指指点点:指出来使人知道;点明。
姿态:姿势;样儿。
缠着:缠绕、纠缠。
迷人:使人陶醉;使人迷恋。
台风:发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和南海海上的热带气旋,是一种极强烈的风暴。
纷纷:(许多人或事物)接二连三地。文中指桂花往下落的样子。
香飘十里:形容香气浓郁,传得很远,很香。
三、学生略读全文,初步感知内容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了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写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有关的记忆,主要写了作者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摇桂花的事情,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和乡情。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写了作者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这部分中,以母亲的话引起的乡情作结,点明了主题:月是故乡明,桂花当然是故乡的最香、最好,那阵阵摇落的桂花雨寄托的是作者浓浓的思乡情愁和她对童年欢乐生活的深切怀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作者围绕桂花写了哪几件事?用小标题的形式汇报。
二、学习课文,品读理解
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初读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预习:分类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读、指名读。(针对学生的认读情况,相机引导正音,切实让学生读准字音。重点指导“浸”“缠”的读音。)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5.学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
6.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只有投入了才能有所收获。读了课文,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结合文中的一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呢?
(课文主要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6.指导学生朗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同样是桂花,为什么母亲说外地的桂花没有家乡的桂花香呢?
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