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助力生态环境保护,共建美丽两河

大象新闻记者夏萍

为了加强“两河一渠”河岸绿植的治理工作,提高生态环境质量,郑州市城区河道事务中心在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举行了专题活动,宣传科普蚧壳虫的防治工作。

蚧壳虫是同翅目蚧科昆虫,又名树虱子、介壳虫,是园林植物的主要害虫种类之一,在我国为害园林植物的蚧壳虫约余种。其虫体被厚厚的蜡质层所包裹,防治非常困难,被列为园林“五小害虫”之首。据了解,危害“两河一渠”园林植物的蚧壳虫主要有紫薇绒蚧、金叶女贞粉蚧、白蜡蚧等。主要为害树种:小叶女贞、火棘、法青、月季、紫叶李、碧桃、海桐、紫薇、白蜡、夹竹桃等。造成枝叶发黄、畸形、叶片脱落,严重者导致整株死亡,严重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和园林绿化效果。

近年来,郑州市城区河道事务中心持续开展蚧壳虫的防治工作,对“两河一渠”范围内的植物定期施肥,增强树势及树木的抗性;结合养护管理,秋季人工刷除枝、干上的越冬若虫;对死株进行集中烧毁,彻底消灭虫源;加强修剪,通风透光,减少虫害发生率。

每年的3月初及11月末,可使用石硫合剂对小叶女贞、大叶黄杨、火棘等植物进行喷施,从而达到消灭越冬虫源的目的。在为害严重期,针对蚧壳虫的形态特点,防治首选具有超强的内吸和渗透作用的药剂,如“蚧必治”~倍液喷施。发现绿篱枝干上有较多的白色蜡质物时,可以使用铁刷将白色蜡质物刷除或剪除烧毁,然后再喷施杀虫剂,连续喷施2~3次,每次间隔时间为7~10天左右。对高大、药液很难喷到的树木,可采用在树干中上部打孔注射“树体杀虫剂”,药液通过木质部导管输送传导到顶部,对虫龄大、蜡质层厚及难防治的蚧壳虫效果明显。

截至目前,郑州市“两河一渠”的蚧壳虫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城区河道事务中心负责人表示,他们会持续做好蚧壳虫的防止工作,为市民营造更好的休闲环境。

(来源:大象新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yenvzhena.com/jzjg/122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