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手足癣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604561.html
桂花飘香的时节,恰逢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馥郁芬芳与当空明月承载着中国人的思念与怀恋,似陈年的桂花酒,迷醉着一代代文人骚客,为中华文化奉献出无数绝美的诗篇。
桂花,在中国人的世界里不仅意味着浪漫的诗篇,还有很强的实用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即用桂花浸酒或作为香料。桂花在园林中的应用亦是历史悠久,桂花为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常见品种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日香桂等。
颐和园的桂花
桂花在颐和园的栽培历史能够追溯到清代,据档案记载,年在移交国民政府内政部的盆花清册上列有桂花盆、小桂花盆。年建国后,颐和园对当时园中植物进行调查的记录中有桂花72盆养植于养花园土花洞中,其中的大部分至今仍长势良好,树龄已百年以上。在历代颐和园园艺师的精心呵护下,在每年的桂花文化展上人们仍可以观赏到清宫遗存的古桂数十株,这些古桂的生命力依旧旺盛,年年如期散发馥郁绵长的芳香。
“颐和秋韵”桂花文化节
今年已经是颐和园第十七届“颐和秋韵”桂花文化节。时间为:年9月20日—10月15日。全园共摆放大型桂花余盆,展摆特色花缸91个,大型紫薇盆景17盆,突出颐和园的传统花卉。
文昌阁“古韵颐和”花坛:以世界遗产、颐和园标识为设计元素,通过立体造型将其相互融合,以框景的形式突出颐和园标志性建筑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庆祝颐和园申遗二十周年。
国花台“松鹤延年”花坛:以颐和园古建彩画元素“包袱”做主体造型,以立体形式展现中国古建彩画之精美,画中有仙鹤、松树。松:百木之长,象征长寿,也常作为有志有节的代表;鹤:性情雅致,成为名士高情远致的象征。“松鹤延年”寓意如松鹤般高洁、长寿。
赏花路线:
(1)桂花迎宾:在颐和园东宫门、新建宫门、北如意门、西门等主要门区,游客进门的瞬间便可闻到桂花香,成为颐和园秋季游园的符号。
(2)精品汇集:在仁寿殿、乐寿堂、排云殿等宫殿区形成桂花精品集中的展示区域。
(3)特色盆栽:东宫门——长廊——北如意门主要游览线布置特色组合花缸及大型盆栽花木,营造喜庆节日气氛。
《仲秋万寿山》
乾隆二十一年
月夕堂堂过,寿山得得来。
最宜点湘笔,岂必献瑶杯。
桂是余香矣,莲真净色哉。
明将发清跸,对景一追陪。
《月波楼口占》
乾隆三十九年
玉界楼台学广寒,庭枝都拟桂枝攒。
月波自是月波好,笑我曾无一度看。
《鹧鸪天·桂花》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答许觉之惠桂花椰子茶盂》
宋·黄庭坚
万事相寻荣与衰,故人别来鬓成丝。
欲知岁晚在何许,唯说山中有桂枝。
《咏桂》
宋·杨万里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咏岩桂》
宋·朱熹
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妆。谁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
赏桂兼赏秋炎炎夏季终于结束了,一场劲风亦或一场细雨之后,秋天的味道便愈来愈浓了。这个时候,循着桂花香走进园林,清晨或是黄昏,沿着昆明湖边静静走来,面对秋水长天,天高地迥,一片空阔境地。
秋色黄昏晚霞辉映下的湖光山色
还可以避开长廊的游人,走到颐和园西边的耕织图景区,水面芦苇才长出青黄色的花序,在秋日的凉风中慢慢摇曳,野鸭、鸳鸯和水里的鱼儿在宁静的湖面自在悠游,慢慢走过西堤,荷花已经开尽,荷叶还满满一湖面,留得残荷听雨声呢。
图片摄影-颐和园微摄影团队姜润良张晓莲曾勤陈强姚云庭刘欣荣于连祥张继云陈京安等
图文编辑-颐和园研究室
*图片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
更多颐和园历史文化与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