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钱江晚报8月25日精选

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https://m-mip.39.net/nk/mipso_7704831.html

宣传推广/活动策划/   外交部发布出席G20杭州峰会

  外方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名单

  外交部发言人陆慷24日宣布: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将于9月4日至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

  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阿根廷总统马克里、巴西领导人、法国总统奥朗德、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韩国总统朴槿惠、墨西哥总统培尼亚、俄罗斯总统普京、南非总统祖马、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美国总统奥巴马、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德国总理默克尔、印度总理莫迪、意大利总理伦齐、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英国首相特雷莎·梅、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沙特阿拉伯王储继承人兼第二副首相、国防大臣穆罕默德等二十国集团成员领导人,乍得总统代比、埃及总统塞西、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老挝国家主席本扬、塞内加尔总统萨勒、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西班牙首相拉霍伊、泰国总理巴育等嘉宾国领导人,以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赖德、金融稳定理事会主席卡尼、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古里亚等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将与会。

杭州人物

捏塑匠人、规划工程师、东站广场园丁,他们都是美的创造者

他们用双手,绘出一个彩色的杭州

本报记者蓝震詹程开施雯本报通讯员钟晴/文吴新燕朱卫国/摄

  最近的杭州,美得不要不要的。朋友圈的摄影大赛又开赛了,朋友们晒出各种风景美图:色彩斑斓的大街小巷,白墙黛瓦的建筑,小桥流水的亭台……随意走走,处处散发着江南园林的美。今天,我们推出的三位人物,都是美的创造者。在G20峰会召开前,他们给你描绘一个美美哒的杭州。

  捏塑匠人吴小莉:

  中西文化,指尖交融

  在运河畔的拱宸桥西,有一家叫“乐漫土”的捏塑手工作坊。

  昨天,钱报记者走进乐漫土,仿佛进入了一个多彩世界:逼真的多肉植物、微型的水果蔬菜摊、缩小版的拱宸桥……这些作品,无一例外都是用黏土手工制作而成。

  这家店的主人叫吴小莉,她说,这门艺术叫捏塑,也叫面塑,以糯米粉为主料,加小麦粉、水,着色,蒸成熟面团后,用刀、剪、簪、花纹模等简易工具,手工捏塑成民间小件玩赏工艺品。年,这项技艺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她本人就是非遗传承人。这几年,吴小莉的作品得到了不少国际友人的   去年8月11日,吴小莉创作了一组安塔利亚峰会各成员的领导人的彩色黏土塑像,在杭州运河边公开亮相。当时,她就有一个想法,要为年G20杭州峰会各成员的领导人制作两组更加精美逼真的黏土塑像。

  为了实现这创作,吴小莉和她的团队,从主题确定到整体打磨,前后花了3个月才完成,还为作品起了一个名字——《世界和平梦》。

  “每座肖像高约18厘米,各领导人左手捧着牡丹花,右肩站着和平鸽,脚下是世界地图。这幅作品象征着友谊,也代表着创新。”

  吴小莉说,这组作品最难制作的是人物面部,她和创作团队光构思就花了一个多月,整整打磨了三个多月,最后才“出炉”,其中,作品里有很多是她亲手指导残疾孩子一起参与制作的。

  吴小莉期待着,G20杭州峰会上,中国民间技艺能进一步聚焦世界目光。“我非常希望有更多的国际友人甚至参加峰会的领导人看到我们的作品,希望能把《世界和平梦》作品亲自送给他们。”吴小莉说。

  规划工程师唐音:

  给你“画”一个更美的杭州

  唐音是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一名规划工程师,同时是美化杭州“第五立面”团队中的一位幕后推手。

  说起“第五立面”,大家可能有印象。为了让杭州从空中到地面,从区域到单个建筑,度美得无死角,今年初,杭州开始了全市范围的建筑物屋顶整治,着手美化城市“第五立面”。整治建筑包括普通住宅、公共设施、工业厂房类建筑和城中村,让杭州从空中看起来也美美的。

  唐音就是规划设计团队里的一员。她是80后,因为从小爱画画,所以大学学了建筑学。

  “萧山国际机场起降航线周边区域是整治的重点,机场附近有不少建筑采用蓝色彩钢瓦,从上往下看,颜色很显眼,面积又大,看起来不舒服。由于涉及到飞机起飞与降落的数据信息需要与机场方面探讨,一开始,我们也尝试过电话沟通,但是电话里他们说的航空专业术语,让我们一头雾水,我们说的规划术语他们也不理解,所以只能面对面,连画图带比划才把问题解释清楚。”唐音说。

  唐音说,白天沟通完了,晚上就是用来创作了。“我们做规划设计,真的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要靠团队合作,做不下去的时候,团队成员就会一起坐下来头脑风暴,团队中的色彩小组也会从美学上给出意见,我们团队的成员都挺high的,时不时来几个段子,很快大家的灵感和精力就满血复活了。”

  唐音说,在这次整治中,萧山区率先选择了一个较大的厂区作为示范,对屋顶色彩全部整治。“当我第一次看到按照我们的色板做出来的效果,感觉很棒。之前我们做再多的效果图也只是纸上的一个构想,看着我们的设计变为现实,那一刻心里挺感动的,觉得特别值得。”

  再过一阵子,唐音会去新加坡旅行,而这场旅行还有一个特别的意义,当飞机起飞的时候,她要从空中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参与规划的设计成果,从天空中俯视一个更美更整洁的杭州。

  东站广场园丁黄剑:

  打造一片花海绿廊

  “好漂亮的花园,我要在这里拍照留影!”最近,大家路过杭州火车东站西广场,会不由自主地在黄剑和工友们打造的花境前驻足。

  4万方的绿化,原本只有单一的绿色,绿化团队进行了1个多月的改造,将广场两侧多方的绿化带升级为姹紫嫣红的花海绿廊,给初到杭州的人们一个瑰丽的拥抱。

  今年33岁的黄剑,老家临安,是杭州园林绿化股份有限公司一名普通的施工员。

  火车东站的绿化改造工程,绿化团队7月24日进场施工,8月20日基本完工,眼下还在养护阶段。

  往年盛夏,黄剑的工作是浇浇水、补个苗等轻松的绿化养护工作,因为高温下移栽植物成活率很低。

  接到火车站西广场绿化改造任务时,黄剑发现广场通道两侧种植的全部是冬青和石楠等暗绿色植物,在强烈的日光照射下,很多植株叶片出现晒斑,原来的草皮大面积发黄。

  黄剑和园艺专家一起设计了改造方案,尽量使用本土花材和树木,以提高植株成活率和耐受性;还特别运用了60多种花材,在西广场一侧打造了多平方米的花境。

  桂花是杭州的市花,9月份刚好开,可以满广场飘香。黄剑和工友在广场两侧移植了50棵大桂花,还搭配了鸡爪槭、红枫、金叶女贞等彩色树种,看起来造型更丰满,色彩更丰富。

  为了保证矮牵牛等草花的成活率,种的时候,黄剑要特别小心地剥开容器钵,如果土球散开,矮牵牛就活不了。高温天,土壤板结发硬,要用力把土坑挖得深一些,种下的花草成活率才高。更换草皮时,新铺草皮和地面土壤贴合不紧密,就会枯死,为了避免亡羊补牢,他必须用力拍实每一块草皮。

  黄剑说:“每一株植物都是一个生命,我们绿化工的使命,就是尽量让它们都活下来。为了让西广场更美丽更精神,我们还要继续坚守,每天早晚两次浇水,修剪养护。”

9个人,用6分钟为他争取了抢救时间

 

59岁大伯公交车上突发颅内出血

根据急救人员的指示,司机对他做心肺复苏,其他乘客帮忙照顾,没一个人离开

这一趟路上的9个人

用6分钟为他争取了抢救时间

截至昨晚发稿,出事大伯还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

本报记者段罗君

  有时候,抢救的黄金时间就只有短短几分钟,耽误一分钟,哪怕几秒,可能就是生死之差。

  所以,前天晚上这一趟杭州公交路真的是值得大家点赞和让人感动的:

  司机刘晓会和车上的8名乘客,用短短6分钟,为59岁董大伯争取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车上没有一个人下车,他们都参与了这一场救援。

  大伯的手机掉了包包敞开

  却怎么都叫不醒

  41岁的刘晓会是江西人,开公交车已经有五六年了,不过成为杭州的公交司机还是今年的事儿。

  他开路,虽然时间很短,但从小小的几个细节,乘客文明排队上车、车厢内乘客主动让座……让他感到杭城、杭城人的温暖。

  前天晚上,刘晓会开着一辆编号为2-的路公交车。车子从复兴公交站开往拱北小区,晚7点20分左右,正在上塘路新市街口等红绿灯。当时,车厢内比较空,只有9名乘客。

  一名身穿蓝色衣服的女乘客,站在下车门附近准备下车,她看到地面上有一只手机,便捡了起来,看到靠近下车门靠窗座位上的大伯“睡着了”,但包却敞开在那,心想,手机可能是不小心从包里掉出来的。

  女乘客打算还给大伯,大伯仰头斜靠在座椅背上,却怎么叫都“叫不醒”。

  隐隐中,女乘客觉得有些不放心,于是提高嗓门,又叫了几次,摇了摇他,仍没有任何反应,这下她急了,赶紧叫来刘晓会,“师傅你快来看看,这大伯怎么叫都叫不醒。”

  听到叫声后,刘晓会快步走到后车厢,用手触摸大伯的颈动脉。

  不对劲,大伯没有脉搏,也没有呼吸。

  急救人员电话里告诉司机

  得抓紧时间为大伯急救

  顿时,车厢内的气氛紧张起来,“快,打。”

  刘晓会在电话里描述了大伯的情况,电话那头告诉他,由于情况危急,在救护车赶到前,有件更重要的事需要他们做——

  为大伯进行急救!

  刘晓会和8名乘客没有一丝迟疑,因为他们都知道,耽误一分钟,哪怕几秒,可能就是生死之差。

  刘晓会没有挂电话,按照电话那头急救人员的“远程遥控”,和另外一名男乘客,小心翼翼地将大伯移到车厢中部空旷的地方平躺,在抬的过程中,一名乘客用手稳稳地托着大伯的腰部。

  紧接着,他打开手机的免提功能,按照电话中的指令,准备为大伯做心肺复苏。

  刘晓会跪在大伯身边,双手交叉伸直,快速、用力、不间断按压大伯胸部中央,随后又为大伯进行人工呼吸。

  车厢内的每一位乘客,都紧张地等待着……

  在杭州公交公司培训时,每一位公交司机都进行过急救培训,刘晓会记得很重要的一点,在急救过程中,千万不能慌。

  整个急救过程大约持续了6分钟,直到急救人员赶到,而在整个抢救过程中,车厢内的8名乘客谁都没有离开车厢。

  昏迷大伯为突发颅内出血

  家属感谢车上司机与乘客

  医院,经诊断,大伯为突发性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

  昨天,钱报记者联系上了大伯的家人黄女士,得知大伯姓董,今年59岁,那晚刚下班坐公交车回家。

  她希望通过本报,向司机刘师傅和当时车上的乘客,道一声谢谢:是你们为抢救他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截至昨天傍晚,董大伯仍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

  昨天,许多网友和市民纷纷给路公交司机刘晓会点赞。

  刘晓会摆摆手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最重要是要感谢当时车上的乘客,幸亏他们及时发现了大伯的异样。”

  (感谢周先生提供线索)

双胞胎要不要分在一个班,听听怎么说

杭城不少公办小学正在给新生分班,却有家长要求重新分班

双胞胎要不要分在一个班

可把爸妈纠结坏了

本报记者梁建伟

  这两天,杭城不少公办小学正在给新生分班。

  小学一年级新生分班,基本上都是随机的,一般是按照男女生比例、学生报名时的面谈情况,“蛇形”分班,都是平行班。

  昨天,杭城某公办小学给新生分了班,把分班情况的信息发送给了家长。家长孙先生急了,马上向学校提要求,希望给自家伢儿重新分班。

  没想到,学校竟然同意了,很快就满足了孙先生的意愿。

  为什么?

  原来,孙先生的孩子是一对双胞胎。学校在分班时,把这对双胞胎分到了一个班里,但孙先生却不希望两个孩子分在一个班里。

  记者采访了杭城不少公办小学,发现现在校园里的双胞胎还挺多的。对于双胞胎的父母来说,孩子上学后要不要分到一个班,真是件很纠结的事情。

  孙先生不愿意让双胞胎兄弟分到一个班的理由是,这对双胞胎的竞争意识太强了,他担心把兄弟分到一个班,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在家里时,他俩会相互比,比一比不是坏事,但当一个人比不过另一个人时,他会选择放弃。”孙先生说,读幼儿园时,孩子开始跳绳,当一个人跳绳比另外一个好,另外一个就不再喜欢跳绳了,怎么劝都没用。学习上也是这样子,两人一起学数学,数学好的那个学习的兴趣很浓,另一个就不感兴趣了。所以,家里两个人,一个数学好,一个语文好。

  孙先生担心,把这两个人分到一个班,他们的这种性格可能会导致同样的事情发生。“如果老师表扬一个人,另一个人肯定会伤心,他可能会不喜欢这个老师。”

  所以,孙先生希望把这两个人分到不同的班里,让他们自由发展。“两个人不在一个班,就没有了相互之间直接的比较,对他们来说是好事。”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双胞胎父母在孩子入学时,有的选择分在一个班,有的选择打散分到不同的班级。相比较而言,选择打散分班的占多数。

  杭州学军小学求智巷校区,在年新生入学时,名新生中竟然有11对双胞胎,被学校老师称为“奇迹的一年”。在开学典礼上,学校安排11对双胞胎集体亮相,全校师生都见证了这个有趣的事情。

  在这11对双胞胎中,除了两对应家长要求,分在了同一个班级,其余全被打散,分到了不同班里。把双胞胎拆散分班,大部分家长都愿意。要求双胞胎分在同一班级的家长,主要是出于接送的考虑,因为分在同一个班级,放学时间相同。

  为什么这么多家长愿意双胞胎分到不同的班呢?

  一对韩姓双胞胎的父母告诉记者,当时学校老师来家访,征求分一个班还是两个班时,夫妻俩纠结过。妈妈说,分到不同班级,对家长来说比较麻烦,如果放在一个班级,孩子压力会大,因为孩子会相互比较,在幼儿园时就这样,老师表扬一个,另一个没受到表扬的就会失落。考虑再三,还是分开。

  另一对双胞胎父母透露,两个孩子从小开始总黏在一起。“以后他们会有自己的生活,他们有一个相似的个人,但一定要有不同的人生。所以,这一点要从学校生活开始,让不同的老师教,有不同的同学可以交往,回到家后,他们可以一起交流自己的校园生活。”

  不过记者采访中,几对支持把双胞胎分到一个班级里的双胞胎妈妈们表示,她们担心孩子突然分开,会产生分离焦虑。

  一位妈妈说:“我们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开学后要读二年级。开始读一年级时,我们为了要不要把她们分开,考虑了很久。最后决定,在一年级的时候,把孩子放到一个班级里,因为她们需要时间来过度,孩子到了新的环境肯定不会马上适应,如果身边有自己熟悉的人就会很好地缓解这种害怕和焦虑情绪。双胞胎就有这样一个好的条件,两个人可以互相鼓励,共同学习进步。在一个班级,遇到什么问题还可以彼此商量,刚入学的压力和紧张也会减少。而且我们家长也更加容易知道孩子在班级的情况,如果一个孩子遇到麻烦不告诉我们,另一个孩子就会说。”

时评:少女之死应唤醒对制度的敬畏

本报评论员高路

  18岁的山东临沂女孩徐玉玉以分的成绩被南京邮电大学录取,这几天本该是高高兴兴准备报到的日子,可是一个电话让她的人生戛然而止。19日,徐玉玉接到一个诈骗电话,家里东拼西凑的元学费被骗光,郁结于心不久含恨离去。

  公众的愤怒情绪被点燃,这不仅因为一名花季少女的离去,更是因为这么多年,诈骗电话总是阴魂不散。如今溯源难、找人不容易依旧是挂在嘴边的老问题,诈骗手段却已经翻新好几代了。

  办法不是没有,实名制就被证明了是管用的,出了事可以第一时间追溯到人,骗子自然避之不及。今年4月份,工信部下发通知,要求虚拟运营商在一个月内对前期未实名登记、虚假登记的电话号码,完成用户身份信息补登记等工作。距离工信部的规定已经过去四个月了,可是这个本该是防止犯罪的利器遭遇的却是骗子的疯狂反弹。据公安部统计,今年第二季度,全国收到诈骗短信的人达到3亿,骗子们一个季度拨出诈骗电话18.8亿次,环比上季度增长了88%,、被列入高危号段。通信市场里,批发商仍在叫卖无须实名的电话卡,淘宝店刚下架,   虚拟运营商的诞生本来是电信业改革的一项成就,被寄予了活跃市场的厚望,可是现在却滑入到诈骗电话的重灾区中,走捷径,重走三大运营商初期简化入网手续、非实名办理号码的老路,给了诈骗分子可乘之机,虚拟电信运营商自毁前程的举动让人扼腕。

  这里面有运营商的贪婪更有监管的缺位。追查诈骗电话的来源很难,可是骗子找个人下手却很简单。有个细节不能被忽视。徐玉玉是在19日接到诈骗电话的,对方声称有一笔助学金要发放给她。而就在前一天,徐玉玉曾接到过教育部门发放助学金的通知。这到底是巧合还是信息被泄漏了呢?

  如果手机实名制是需要制度层面的破冰,环节多时间紧任务重难免有监管不到位的地方。信息保护这件事是不需要哪个部门来出什么制度的,个人隐私权是写入法律的,受法律保护,并不存在无法可依的困境。可事实上,在信息保护上我们一样也没做好。办个业务,没几天你的电话似乎全世界都知道了,留个手机,各种莫名其妙的推销电话都来了。办贷款的卖房子的搞培训的,挨个打电话上门。神圣不可侵犯的隐私权在网上被人几毛钱一条地低价甩卖,卖完房产的卖贷款的,可是又有几个人被绳之以法了呢?

  运营商的贪婪、管理上存在的漏洞、执法不力最终导致诈骗的事屡禁不绝。徐玉玉的离去,希望能唤醒对制度的敬畏,你的蝇头小利可能是别人的倾家荡产,你的麻痹大意也可能是别人的痛不欲生,这种希望包括各个虚拟电信运营商、代理商,也包括管理部门、执法部门。

商务合作

1、商务合作:平台广告、实体商家微营销策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yenvzhena.com/jzzp/47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