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小蜡绢须野螟防治的建议

近日园林大叔在日常巡查时发现我市亮金女贞(多头桩景)、银姬小蜡(桩景)、小蜡等被害虫大量啃食,严重时造成植株枯萎、死亡等危害,严重影响城市绿化景观,尤其景观节点的桩景,成为城市景观疤点。

经大叔查阅资料,鉴定为小蜡绢须野螟。各养护管理单位、小区物业、园林养护单位需引起重视,加强虫情防治。尤其亮金女贞、银姬小蜡桩景价格不菲,更应重视。

名称:小蜡绢须野螟

别名:黄环绢须野螟、黄环绢野螟

学名:Palpitainusitata——Palpitaannulata

类属:鳞翅目螟蛾科绢须野螟属

主要危害:

小蜡、银姬小蜡、金叶女贞、亮晶女贞、小叶女贞等。

小蜡(Ligustrumsinense)

银姬小蜡

亮金女贞

亮金女贞多头

分布:

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日本也有。

危害症状:

新出现的一种食叶害虫,以幼虫坠叶取食寄主叶肉,留下表皮组织,具有发生集中、数量大、暴食成灾的特点。5~6月是该虫幼虫严重危害期,严重危害小蜡、银姬小蜡、金叶女贞、亮金女贞等的叶片,严重时造成植株枯萎、死亡等危害,严重影响城市绿化景观。

形态特征:

成虫头为白色,额区被黄色鳞片;触角基部黄白色,其余白色;唇须第1节白色,其余褐色;颈片褐色,体、翅乳白色,有丝织光泽,前翅前缘有黄色宽带,在带下从翅基部到中室端部有3个淡黄色斑。

来自网络

来自网络

老熟幼虫体黄绿色,头黄褐色,13器褐色,胸部各节背板两侧及第8腹节气门上方各具一黑色小斑。小斑为棱形或蝌蚪形。

蛹初期为绿色,半天后变成绿褐色,近羽化时变为黄褐色,复眼黑褐色,翅上斑纹清晰可见。腹末有臀棘8根,臀刺先端略卷曲,成弧形排列。

卵扁椭圆形,初产时嫩黄绿色,近孵化时变为黑褐色。

发生规律:

在温州1年发生7代,以幼虫在虫苞内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幼虫开始活动,3月下旬出现成虫,以后各代成虫发生盛期分别为5月中旬、6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上旬、9月上旬、10月中旬。

成虫趋光性和飞行能力均较弱,卵大多散产于叶背中脉附近,2~7粒排成一线。幼虫共5龄,织苞危害小蜡叶片,老熟幼虫在虫苞内或枯枝落叶中结薄丝茧化蛹。

防治方法:

园艺防治: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和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及时修剪金叶女贞等嫩梢,能防止成虫产卵于嫩梢顶端未展开的嫩叶上,杀死初孵幼虫,防止该虫大发生。

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倍液,或20%氰戊菊酯倍液+5.7%甲维盐倍混合液,40%啶虫毒-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防治时,针对卷叶危害特点,需重点喷淋害虫危害部位,才能保证药效。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yenvzhena.com/jzjz/81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