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藤壶蚧
藤壶蚧病虫害为害香樟、广玉兰、珊瑚、枇杷、栾树、白玉兰、含笑等多种植物,刺吸汁液、排出蜜露,从而引发霉污,特别像香樟、广玉兰、珊瑚等一些常绿植物,霉污现象更甚,严重影响景观绿化,成为城市绿化植物主要病虫害之一。藤壶蚧一年一代,成虫越冬,春天母蚧产卵蚧壳下,母蚧一次产卵数百粒。卵于4月下旬孵化,初孵若蚧在母蚧壳内躲藏,当气温合适后,爬出母蚧,爬向寄主嫩梢、嫩枝,固定刺吸,约一周后,蚧虫体背出现蜡丝。上海地区蚧虫爬出母蚧一般在4月底到5月初,因气温快慢而有1周的相差。从4月20日起,为了准确把握防治适期,2天一次观察孵化和出壳情况,当出壳若蚧超过50%时,则此时起的一周内实施防治工作。防治药剂以选择内吸性药剂为佳,目前效果较好的药剂有70%艾美乐倍液或阿克泰倍液或啶虫脒倍液或10%吡虫啉倍液,烟参碱、速扑杀、乐斯本、乙酰甲胺磷、氧化乐果等也有良效,唯其中有些药剂毒性较高,不宜在城区和人口密集地喷雾使用,仅宜在苗圃中使用。
2、杜鹃网蝽
杜鹃网蝽病虫害主要分布于江淮以南地区,为害杜鹃,刺吸汁液,使杜鹃叶片泛白,且不能逆转,影响杜鹃生长势。4月中旬起,可在杜鹃老叶上见到群集的杜鹃网蝽初孵若虫,后逐渐扩散,转移到新叶。杜鹃网蝽在长江中下游一年可发生5~6代,后期世代重叠严重,所以在4月份的防治很重要,控制得好可以大大减轻以后的防治压力。防治药剂同藤壶蚧。
3、金叶女贞叶斑病
金叶女贞叶斑病是金叶女贞的主要病害,发病叶片上会产生近圆形的褐色病斑,常具轮纹,边缘外围常黄色,并会引起金叶女贞大量落叶,发病严重区域内金叶女贞叶片将一叶不剩、枝干光秃。上海地区通常4月初开始发病,高峰期7~8月,秋季10月还可能出现一个发病的小高峰。
虽然该病侵染后金叶女贞发生落叶在春夏之交,但该病的病原菌侵染却是在金叶女贞萌发新叶的时节,在金叶女贞新叶萌发基本完成后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可以大大减轻金叶女贞叶斑病的发生,保护新叶。根据有关研究结果和资料,喷施大生~倍液2~3次防效最好,每次间隔期为2周,4月初是开始防治的最晚时间,绝不能疏忽错过。
4、黄杨绢野螟
黄杨绢野螟以幼虫越冬,天气转暖后该虫将危害瓜子黄杨、雀舌黄杨,危害后严重影响黄杨的新芽生长,甚至枯死。防治应在始见危害时进行,特别是上年危害重的地块。药剂可用40%毒丝本乳油倍或25%氯氰菊酯乳油倍喷雾。
5、大叶黄杨斑蛾
该虫主要危害大叶黄杨,食量大,喜群集为害,可用防治黄杨绢野螟的药剂进行挑治。
6、蛴螬(白地蚕)
蛴螬在土壤中越冬,3—4月土温上升,蛴螬即开始活动,取食危害种子、幼苗和树根,是苗圃主要地下害虫,去年金龟子属大发生,对该虫应高度重视。防治药剂可选用10%益丰收颗粒剂每亩0.5~1公斤撒施,尼龙棚内的小苗不宜使用,以防药害,可用40%乙酰甲胺磷倍液喷浇。
7、白粉病
白粉病是苗木上的主要病害,易感树种较多,危害较重的有紫薇、桃、月季、狭叶十大功劳、大叶黄杨等,随着气温增高,降雨增多,将会陆续发生。防治白粉病要立足“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对以往发病较重的苗木,可在新芽长到一定程度时用M45大生倍液喷雾;对已发生的苗木,要抓住初发病期,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倍、或50%翠贝干悬浮剂倍、40%福星乳油0倍防治,病情严重的隔15天左右再喷一次。
8、天牛
天牛是一种隐蔽性害虫,危害严重,防治难度大,近年来发生逐年上升,我区苗木上主要发生的星天牛、桃红颈天牛等均以幼虫在寄主树干中越冬,进入四月以后,陆续开始上升取食,特别是杨、柳、榆、无患子、栾树、桃、梅等树种,一旦树干周围地面出现新鲜虫粪,表明越冬幼虫已开始取食,应及时采用钢丝勾杀,或用40%毒丝本或80%敌敌畏乳油30倍液注孔堵杀。
9、叶螨、冠网蝽
三月下旬调查,部份苗木上叶螨已开始活动,预计四月份危害将加剧。药剂防治可用15%哒螨灵乳油倍液喷雾。危害杜鹃、火棘、桃、梅、花红、樱花等的冠网蝽预计四月下旬起将出现危害。药剂防治可选用1.8%阿维菌素倍,或2.5%功夫菊酯倍液,喷药时应着重喷叶背面。
来源:网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