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里的那些花儿

古诗里的那些花儿

文/煮茶桑下

诗不吟花不雅,花无诗赞不娇。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花花草草的描写浩如烟海,借花抒情托意也是写诗之人必行之事。中国几千年文化传承,许多花草的意象已基本定格。接下来,就让我们沐浴着四季的风,把一些大家平时常见,但不一定能把花名与实物对得上的花儿大体辨认一下。再说,咱们今天所置身的植物界,远比古人时代要开阔得多绚丽得多,我们怎可无视地走过,认识它,亲近它,拈花入诗,妙事一桩。

1薇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小雅·采薇》

与办公楼一墙之隔的小区,多是回迁农民,中国老百姓嘛,如果有块地不种菜裹腹反而栽花养眼,那就是浪费,于是整个小区的绿化带,被各家各户分割成一块块的小菜园,屡禁难止,物业上也懒得管了。还别说,到了夏天,一派田园风光,菠菜、油菜、土豆、芸豆、丝瓜、黄瓜的,家常菜都不缺,或攀篱绕树,或近墙傍道,且都开着很乡土的花儿,养眼沁脾。清晨,我总爱到这小区里溜达溜达,这些贴着地皮的紫花儿,就是在这小区发现的,网上百度,才跟“薇”这个古老的名字对上号。

薇,又名野豌豆或巢菜,味鲜美,可食用。野豌豆品种很多,下图也是薇的一种。

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所以后世以“采薇”一词以喻隐居。

2虞美人

“三军散尽旌旗倒,玉帐佳人坐中老,香魂夜逐剑光飞,轻血化为原上草。”——魏氏《虞美人草行》

说起虞美人,首先想到的可能不是花,而是李煜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之所以取“虞美人”为词牌名,据说源于唐代教坊的《美人曲》,虞姬自刎于垓下,鲜血浸染处,生出娇艳的花,就叫虞美人草。很凄美的传说。

《秋窗随笔》曰:“虞美人草,闻行人唱美人曲,则两叶摇动,按拍而舞,若唱他辞,则寂然。”春末夏初,办公室窗下的金叶女贞上,总高挑着几朵血红的虞美人,可惜不得此曲,难得一试。即使有,会不会如辛弃疾词中所写,“蓦然敛袂却亭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虞美人是罂粟科,这科里的罂粟花,可比虞美人妖冶得多,认识一下。

早年间,单位办公楼前种有一片虞美人,曾引得有关部门来查,让人好笑。罂粟花的果实是椭圆形的,而虞美人的果实圆得不完整,更像莲蓬。

3书带草

“山东锁院自清凉,湖水湖云入槛长;剪取吾家书带草,为君结束锦诗囊。”——郑板桥

忘记最初是在哪里看到“书带草”这名字的,因为喜欢,所以百度实物。一瞧,这不就是园角路旁随处可见的麦冬草嘛,古人给草起个名字都那么雅致。据说这名字是有来历的,东汉人郑玄,字康成,曾经采集一些草叶用于编制竹简,或搓成草绳捆书用,后人便把这草叫作“康成书带”,又称“书带草”。可见,不起眼的野草,一旦沾上文墨,立马高雅起来。

麦冬草,叶长而韧,四季常青,夏天开粉色或紫色穗状花,浆果初为绿色,成熟后变成蓝色或黑色。

也有人说,浆果蓝色的才是书带草,黑色的是麦冬。如果站在植物学角度,是要细分的,站在文学角度,为写诗,可以不必那么严格吗?谁知道呢?总是众说纷纭。

书带草,又叫沿阶草,因为它是沿阶草属。沿阶草,名字很清幽,我也很喜欢。你想呀,拥有一处院落,砌几层石阶,然后沿阶上下,一簇簇披拂的沿阶草,或点露莹莹,或随风楚楚……美吧?

4栾树

“枝头色艳嫩于霞,树不知名愧亦加。攀折谛观疑断释,始知非叶也非花。”——黄肇敏

我所居住的小城,地方不大,但草木丰沛。我一直奇怪的是,明明道旁苑内都是多种植物杂栽,可到了某种花开的季节,满眼里就只是这种植物,其它仿若遁形。例如,楝花开的春末,满城闻到的都只是苦戚戚的楝花香;国槐开的盛夏,满地堆砌的都是碎碎的槐花屑;而栾花开的初秋,满身撒落的又都是金灿灿的栾花细蕊。

这时节,走在栾树下,一阵风过,就落一阵黄金雨,拾起几瓣,基部的一点鲜红,让人心动。

栾树在中国,是很古老的树种,《山海经》中已有记载:“大荒之中,有云雨之山,有木名曰栾……”栾树,又称“大夫树”,因为按周礼规定,只有大夫墓前才可栽植栾树。而现在,栾树可是重要的城市道路美化类树种。

栾树树形高大,个人觉得,花未落尽之时就挂上枝头的蒴果比花更有观赏价值。蒴果从橙红到紫红,像一个个多棱小香包,又似杨桃如菇娘,一嘟噜一嘟噜布满整个枝头,灼人眼目。说灯笼树也可,说摇钱树更好,很红火很吉利。因了此树,秋来萧瑟否?繁华疑似春。

5兰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韩愈

江离、杜若、蘼芜、薜荔,这些都是古代香草的名字,读来只觉口齿噙香,却不敢与自己在野外见到的实物相对应,古今命名已有天壤之别。只有“兰”从未怀疑过,认定它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兰草,可恰恰就错了。

那天我无意中在某小区发现的这丛草,掐片叶来在掌心揉搓,有淡雅清香。问了几个人都不清楚名字,只说是种药材。网上搜索,得知它叫“佩兰”,就是《离骚》中“纫秋兰以为佩”的“兰”,可制成香囊佩戴;也是《九歌》里“浴兰汤兮沐芳”的“兰”,可煎汤沐浴。

唐朝之前,最起码先秦时期,文献中所写的“兰”大多就是指现在的“佩兰”或是“泽兰”。宋朝之后的“兰”才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兰。

在屈原时代,只有道德高尚的君子才有资格佩带兰草,孔子称兰为“王者之香”。据说孔子曾写过一篇《猗兰操》,韩愈又仿作一首,就是改编后王菲唱的《幽兰操》,导演胡玫曾说这歌“沟通了人间与天空的美”,有兴趣的可以搜来听听。

6芍药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

有人总是把牡丹和芍药傻傻分不清。其实,芍药的茎为草质,属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落叶后地上部分会枯死,而牡丹的茎为木质,落叶后地上部分不枯死。另外,芍药顶端的叶片三裂且一直裂到基部,牡丹顶端叶片虽三裂但没裂到底,再发张牡丹图片对照一下。

芍药形似牡丹,同样花朵硕大,同样色彩鲜艳,同样雍容华贵,所以,人们把牡丹称为“花王”,而把芍药称为“花相”。芍药开放于春天之末,牡丹之后,所以,文人们又给了芍药一个雅号“殿春”。“殿春”出自苏东坡之句“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殿春”就是春末的意思。

在春秋时期,青年男女就把赠送芍药视为爱情信物,如同时人赠送玫瑰。《诗经》中《郑风.溱洧》有这样的诗句:“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所以,芍药花自古也有一个别号,叫做“将离”,有相互爱慕、依依不舍的寓意。

7木槿“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于鹄《巴女谣》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有女同行,颜如舜英。”这是《诗经·郑风》中的句子,“舜英”“舜华”指的就是木槿花。记得七女在随意诗社的







































北京白癜风哪家最便宜
北京民间偏方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shikafeif.com/jzjz/3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