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纾宇 生命科学学院级本科生
冯君沂 城市与环境学院级本科生
郑艳娟 经济学院级本科生
王诗琴 法学院级本科生
刘心怡 中国语言文学系级本科生
肖溢文 人口研究所级硕士研究生
制 图
向华羽 中国语言文学系级本科生
李宇帆 物理学院级本科生
刘心怡 中国语言文学系级本科生
摄 影
肖溢文 人口研究所级硕士研究生
这是一个普通的春天。你从宿舍醒来,打算去图书馆自习,不料望见春花满眼。
想知道它们的名字?不用发微博四处求问,本姿势君现在就告诉你。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查看精美的赏花地图!
“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
从宿舍抄西路去图书馆的路上,不难于勺园以北、鸣鹤园湖以西望见大片喇叭般的小黄花——迎春花。
迎春花属木犀科素馨属,花期2-4月。她同梅花、水仙和山茶并称“雪中四友”,自冬末一路怒放到春初。花朵虽小,但金黄灿烂连缀成片,蔚为壮观。
说到迎春,难免要提到与之同为木犀科的另一种花——连翘。连翘的花期在3-4月。它常与忍冬搭配入药,制成为人所熟知的双黄连口服液或VC银翘片。
连翘同迎春一样,都是在早春开花的落叶灌木,花色亦十分相似。尽管如此,连翘与迎春仍有不同:连翘为连翘属植物。从花朵看,迎春花有6瓣,而连翘为4瓣;从枝条看,连翘枝条较圆,多直立生长,而迎春枝条为四棱形,呈拱形下垂生长,种于坡地,可得一蓬花瀑。
校园里,迎春在勺园北部的土山东坡、鸣鹤园湖西岸有大片栽培,未名湖北岸亦有零星分布。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越过勺园向东,你不得不会在俄文楼前的草地驻足:晴空碧草之下,一树树或白或红的杏花,总是春意盎然。
杏为杏属植物,属于蔷薇科大家族,花期3-4月,花单生,先于叶开放。
要从一群容易混淆的蔷薇科花朵中区分杏花,最便利的方法是看其花萼:杏花开花后,红色花萼会反折外翻,特征鲜明。(当你发现一枝花却又不确定它是不是杏花,请看文末“春花辨认指南”!)
除此之外,杏花还有变色的特点:含苞未放时颜色浅红,绽开愈久花色愈浅,凋落之时花色已转为纯白。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芗林五十咏·文杏坞》中云:“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也许与杏花的这一特点不无相关。
杏花在俄文楼西草地之西南区、民主楼前和五院内皆有栽培。
“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
步出图书馆,你向东门而去。文史楼畔的小黄花引起你的注意——它们是“茱萸”。莫非古人“遍插茱萸”的主角,就是它们么?
且慢,你注意到它们虽然玲珑可爱,却没有任何气味。原来国人把许多结红色或黑紫色果实的植物都称为“茱萸”,分布较广的有山茱萸、吴茱萸、食茱萸三种。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食茱萸也属此科,学名为椿叶花椒,它们的枝叶和果实都有浓烈的气味,果实入口辛辣,前者入药为多,后者做调料为多,九九重阳习俗里古人佩戴的是二者中哪种如今尚有争议。然而,没有气味的山茱萸,却绝非古人所佩。
山茱萸属山茱萸科山茱萸属,花期为3-4月。枝侧生有黄色小花,缀在纤长花梗上,聚成朵朵小伞——这便是它的伞形花序。9-10月,山茱萸结果,果实呈红色的长椭圆形,略似枸杞,可以入药。
校内,山茱萸多种植于化学南楼北侧,老生物楼东侧等地。
“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
结束一上午的学习,你来到农园入口处,忍不住被一树硕大清香的玉兰吸引视线。
北大的玉兰有四五种,都是木兰科的植物。花期最早的是望春玉兰,花瓣基部带些紫色,三月初就已开放。稍晚开放的是白玉兰,在四月里盛开,呈纯白色,或外侧略带紫红。二乔玉兰被认为是紫玉兰和白玉兰的杂交品种,花期3-4月,花为紫色,较其姐妹们更显低矮。广玉兰是校园里花期最晚的玉兰,要等到五月才会盛放。花朵大而雪白,形似荷花,故而又有荷花玉兰的别称。
玉兰花绽放之前,在花芽和花梗都密布着淡灰黄色的“毛”,不像植物,反倒像蜷在枝头的某种小动物。老北京传统手工艺品毛猴,就是取玉兰毛茸茸的苞片为躯干,蝉蜕的头足为头和四肢,拼凑而成。
在邱德拔体育馆旁的治贝子园内种有望春玉兰。农园北门、陈守仁国际研究中心、校景亭西、经济研究中心等地也有玉兰分布。
“满树如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傍晚从教学楼去五四锻炼时,可别忘了一览三教前桃花的艳丽——山桃的花期在三四月间,是春季最早开放的蔷薇科植物,每年春来,她永远是最先被摄入镜头的风景。
园子里不但有山桃,还有一些不同品种的桃,后者中又以重瓣的碧桃为多,它们都归于蔷薇科桃属。碧桃同样于三四月间开放。
山桃主要的观赏树种有两种:花为白色的白山桃,和花呈玫瑰红色的红山桃。而桃开花晚于山桃,花瓣常为粉色。以上两种植物的花梗短近于无,花朵乍看之下如同直接着生在枝条上。
与之有别的是桃属的另一种植物——榆叶梅,要等到四五月间才开放。榆叶梅因叶如榆叶,花似梅花而得名,却也是不折不扣的桃属成员,同样先开花后长叶。但榆叶梅有长约4到8毫米的短花梗,且花非单生而是两朵并生,可将它区分出来。(要进一步区分,请看文末的“春花辨认指南”。)
桃花分布广泛,在三教与五四体育场之间、未名湖北岸、湖心岛东侧南侧和钟亭山上均可觅得芳踪。
“周原朊朊,堇荼如饴。”
除却上述一眼望去,灿烂如云的春花。漫步燕园,你更不难见到脚下的紫色小花——见是见得多了,你能一眼认出它们都是什么吗?
校园中常见两种野生的堇菜亚属的植物:早开堇菜和紫花地丁。
早开堇菜,顾名思义,花期较早,三月初在三教南边的草坪里已有它的身影。早开堇菜的花呈淡紫色,花瓣内侧可见深紫色条纹。常被译作“紫罗兰色”的英文词“violt”实则来自堇菜属的拉丁名“viola”,形容的即是这类植物的颜色,译作“堇色”也许更为合适。
紫花地丁别名野堇菜,其花朵与早开堇菜相似,但花期较之要晚,要等到四月。两者更主要的差别在于叶。早开堇菜叶片长卵形,叶基钝圆;紫花地丁叶片狭长,叶基楔形。叶形一胖一瘦,叶基一钝一尖。
左为早开堇菜,右为紫花地丁
除此之外,校内还有暗中匍匐的诸葛菜。它亦开蓝紫色小花,却属于十字花科诸葛菜属,三月下旬便开花,此时正值农历二月,故又名二月兰或二月蓝。
传说诸葛亮率军出征时曾采嫩梢为菜,故得名——而在古人那里,它的大名则是“蔓菁”。唐人韦绚在《刘宾客嘉话录》中记录:“三蜀之人,今呼蔓菁为诸葛菜,江陵亦然。”诸葛菜作为早春常见的野花,又常被文人用以赞颂朴素的“草根”们——季羡林《二月兰》、宗璞《花的话》,都着力写出它的“品性”。
拍花小贴士
“嘘!你们看,我发现了什么?这里有一朵落单的桃花,我们可以尝试拍摄她,一朵花可以为我们的朋友圈提供好几张图。不过桃花可不好对付。来,我们端上相机从旁边慢慢接近它,小心别发出任何声音。
“嘿!我拍到了,上面还有一只蜜蜂!”
——囿于我们手中的镜头只有50mm,为了不打扰辛勤工作的小蜜蜂,我们的主体好像看起来太小了一点。不过,如果时间不紧迫,我们可以先在AdobLightroom这个软件中进行修图,以完善效果。
步骤一:调整全局,适当调整曝光。黑色色阶、高光修正、鲜艳度、清晰度等参数也可调整。调过头没关系,可以随时改回来。
步骤二:调整比例,更加强调主体。考虑到手机看图效果,竖排无疑更好。我们可以用经典三分构图法来处理照片——将主题蜜蜂放在画面右下角三分之一处,更紧凑也更有趣味性。
步骤三:打开自带的预设模板,挑选自己喜欢的配置文件,这里我们选择的是CamraNutral。之后便可导出发布啦。
附:《春花辨认指南》
学习累了,不妨趁春光正好,往燕园怀抱中走一遭。我们特别为大家制作了《燕园花名册》,作为大家的赏花指南(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
参考文献
1.《中国植物志》
2.《燕园草木》
图12、13、14来自网络,其余来自本报记者
感谢北大绿协对本文的指导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