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威尔逊(-年),英国园艺学家、植物学家,英国皇家园艺学会“维多利亚”荣誉勋章获得者,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年任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副主任,年升任主任。代表作《中国——园林之母》。
威尔逊曾三次游历今绵阳市境。第一次是从保宁府(今阆中)经潼川府(今三台)到成都。第二次是从成都到绵州,经中坝、龙安府(今平武)到松潘。第三次是从成都到安县,经石泉县(今北川)、龙安府到松潘。在《中国——园林之母》一书中,威尔逊详细记述他的第三次游历,标题《四川西北部——翻山越岭前往松潘厅的旅行纪事》。
威尔逊考察线路图
-从曲山村到石泉县-
从曲山去石泉县,路沿河右岸而上,河水奔流于陡峭的山间。这条小路通常都在河面数百英尺之上,宽阔而且大部分好走,但有不断地上坡接下坡。山坡很陡,但只要不是垂直的地方都种有庄稼,玉米是主要作物。岩石主要是疏松的砂岩和泥质页岩,很少有石灰岩。页岩很易风化,坡度最大的耕种坡地通常由这种岩石组成。
年8月12日从曲山村到石泉县的河(威尔逊摄)威尔逊所描述的疏松砂岩和泥质页岩,在98年后的一场特大地震中发生严重崩塌,阻塞湔江,形成唐家山堰塞湖。(图自《汶川特大地震绵阳抗震救灾志》)
这条河较宽,高水位季节易于小船航行,即使现在木筏亦可顺流而下,但在河面上我们未见有任何交通运输。河水很脏,沿岸有许多漂流木。很明显,这些木材经打捞、晒干成了主要的薪柴来源。树木很稀少,但在房屋周围有槐树、黄连木、青檀、梧桐、复羽叶栾和桤木。栾树正值花期;花金黄色,组成大而多分枝的直立圆锥花序;叶很大,多次分裂。灌木种类不多,但使我震惊的是中国玫瑰在路旁,岩畔和溪边极多,很显然是野生的。
-竹索吊桥-从石泉县城下行数华里,河上有一竹索吊桥(译者注:根据作者描述,应在北川县漩坪镇),长约80码,悬挂在用竹篾编成的缆索上。缆索共8条,每条直径近1英尺,固定在河两边的支柱上。桥面的两侧,各有两条相同的缆索在较高的位置上横过对岸,并有竹索与下面支持桥面的缆索相连。有一绞盘用于拉紧缆索。桥面由坚实的柳条编成,铺在底下的缆索上,形成步道。像所有这样结构的桥一样,此桥桥身很重,中间下沉很厉害,而且走在上面感觉很不稳。这种桥的寿命只有几年,大风常使它们很不安全。石泉县漩坪竹索吊桥(威尔逊摄)石泉县漩坪竹索吊桥(威尔逊摄)
-石泉县城不愉快的经历-
石泉县为一小城,海拔英尺,刚好坐落在两条河交汇处下面一点的左岸,位置很美。城四围都是陡峭的山,山上多少开有耕地。城内有不少树使外观增色不少。一座亭子和一座宝塔立在两处小山高处,守护着地方的福祉。城外郊区窄长,犹如沿着城墙与河流之间的一条丝带。城墙有些地方已坍塌,城门矮小。我们在一大而结构奇特的客栈住下,客栈内充满臭气,臭虫、蚊子很多。这一天走了65华里,但这地方的“里”很长,致使民工和他们搬运的物品到得很晚。年,旧石泉县城治城乡。年,更名为禹里乡。年,撤乡设镇,更名为禹里镇(图自《北川县志》)。年大地震后重建的禹里镇
到需用钱时,当我打开箱子取一些银两兑换,发现有人从中偷走了约30两银子和5块大洋。这件行李是我们从大宁县雇用的一个民工搬运的,由于他表现得特别令人满意,一直留用下来。前一天他雇用一当地人搬运他的驮子,理由是他感到身体不适。最后见到他是在曲山,还是不能搬运他的驮子。很明显他就是盗窃犯,但他还是有点良心,没有把箱子里的钱全部拿走,大约给我们留下了一半。由于此人已离开将近一天,我决定不动声色,减少损失。如将此事诉诸官府,必将花费更多的费用和惹来更多的麻烦,而且追回失款的机会很小。这是我在中国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遇上这种事情。
-寻求警卫护送被县衙门拒绝-前往松潘的大路继续沿河右岸而上直至其源头,然后翻过一山粱进入岷江河谷到茂州。年我走过这条路的大部分,当时翻过九顶山,从绵竹县附近至土门然后达茂州。现在走的这条路是从石泉县向西北延伸。从成都到此处我们没有要警卫护送,但考虑到前面路况不明的困难,我想最好能在此城获得护送。我按规矩将名片送到县衙门,告知掌管此事的官员,要求按惯例护送。半小时后我的名片被退回,并告知松潘有骚动,不能提供护卫。这样的拒绝简直是傲慢,我不知道县官是否对此真正负责。我在中国11年的旅行中,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遇到的无礼对待。这两件不愉快的事情(都很独特,所幸均为不重要之小事)标记着我对石泉县的访问。这是我一直热望访问的城镇,从这里我开始了对四川西部的旅行。
-前往开坪的路上-次日离开石泉县时太阳刚出来,很高兴离开了这个充满恶臭、害虫滋生的客栈。没有衙门里的人露面,也没有人试图阻止我们取道前行,我却很担心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但幸好我的担心是没有根据的。从北门出城,我们来到一条流量与主河道相当的溪边。路沿溪左岸而上,几乎立即进入了一狭窄、荒芜的沟谷,一整天都沿着这条沟行走。与类似的道路一样,此路沿着山边,通常高出河面数百英尺,但不断地下到河边,前行仅数百码又再上坡。虽然这里的岩石为泥质页岩,山体滑坡的痕迹时常可见,路锥修得不错。凡有可能利用的土地都种植了玉米,但房屋很少,相距很远。
前往开坪的路(威尔逊摄)石泉县开坪境内(威尔逊摄)
这块地方使我想起更西边的岷江上游河谷汶川县的周边地区。树木很稀少,梧桐可能是最常见的树种。灌木种类几乎都具有叶小、质地厚或被毛的特点,说明气候干旱,其中小叶六道木、蕊帽忍冬、宜昌女贞和多种绣线菊最为常见。在离当天目的地开坪镇还有5华里处,我们从一座建筑精良的石拱桥越过一条清澈的小溪。这一天当中我们经过数座由单条缆索构成的“索桥”,缆索很粗,用竹篾编成。这种桥是交通不便、偏远地区的标志。在石泉县附近我们经过一座竹索吊桥,与前面描述的相似,在开坪镇又有一座这样的桥。路上运输相当繁忙,钾盐、木板和油粕饼是运输的主要商品,而以钾盐最多,所有这些货物全用人力背运。
石泉县开坪镇伏地铺村(威尔逊摄)
开坪镇是一个约有50栋房屋的小村镇,海拔英尺,坐落在一溪流的左岸,在石泉县以北约50华里。有一栋新盖好的空房子提供给我们作住处,人们很有礼貌,和他们在一起的短暂逗留非常愉快。
-小坝村印象-离开开坪镇,我们继续沿溪流左岸而上,所经之处与前一天相似,行30华里至有集市的小坝村。从各方面衡量此村相当大(约有栋房屋),有很多农舍分布于周围。山也不如其他地方崎岖陡峭,可种玉米。房子低矮,用泥质页岩砌墙,粘板岩石片盖顶。集市正进行中,食物、柴薪和钾盐是主要出售商品。石泉县小坝村(今北川县小坝镇)年航拍小坝镇(来自爱奇艺)有一座竹吊桥横挂河面,路穿过田野,最后与石泉县与茂州之间的大路相连接。走出小坝村,离开了河岸,通过玉米地翻过一较低的山梁,然后下到一条小支流,越过此支流,直上陡坡0英尺来到另一山梁顶端。此处再次可见到主河道欢快地流过山谷,在其远端即我们今天的目的地一一片口村。虽然看起来近在眼前,实际上离我们所在的山脊足有20华里。路经玉米地进入山谷,最后从一又老又不稳固的竹吊桥过河,桥摇晃得很历害,实不安全。
-片口村印象-
片口村海拔英尺,是一较重要的集市村,但最近一场火灾烧毁了一半的房屋。我们找住处遇到困难,唯一适合的客栈已客满,住客不肯让位,经过一些时间的交涉和坚持终于取得胜利。我们舒适地住了下来,虽然很挤。有一住客发烧病倒,我给他服用喹啉,并给了他足够服用数日的剂量,他深表感谢。这一行为被传开了,结果很快有大群大群的人来求药,喹啉是很受中国人重视的药物,是他们唯一相信的外国药品。
茶马古道上的背夫(威尔逊摄)
这一天的行程据说是70华里,但路显得有些长而且乏味,植物种类很贫乏,桤木是唯一常见的树种。
年8月14日,片口古树(威尔逊摄)
我们所走的这条路在镇坪关附近与茂州至松潘的大路会合。镇坪关距松潘约华里,我得不到有路连接龙安至松潘大路的信息,但我们依然相信定能找到。至此我地图上标记的道路完全不对,完全不知道我们现在所处的准确位置,然而我已长期习惯这种情况了。—END—来源南山旧闻中共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绵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