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ldquo南树北种rdquo生

对“南树北种”生态教训的文化反思

殷国华,杨文英

(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湖南吉首)

摘要:在深入调查我国北方城市园林绿化中“南树北种”现象及其生态教训的基础上,尝试着从生态人类学的角度分析“南树北种”的成因,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剖析了“南树北种”的文化根源,并指出坚持文化相对主义,树立民族自信心是防治“南树北种”生态教训的文化对策。关键词:南树北种;生态教训;稳态延续;文化失范

作者简介:殷国华(-),女,山东荷泽人,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态民族学;

杨文英(-),女,土家族,湖南吉首人,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态民族学。

“南树北种”是指我国北方城市园林绿化中广为存在的用“南方树木”绿化街道,景区的社会现象。当然这里说的“南树”不仅仅包括原本生长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树木,还包括一切外来的非本地的植物物种。在我国南方城市中也同样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用“北方”或者其他地方的树种绿化城市的现象。事实证明,“南树北种”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绿化效果,反而推迟了绿化进度,浪费了养护成本,更为严重的是它还带来了种种生态隐患。“绚丽的光环与灰色的阴影共生,美好的希望与现实的困境同在”[1]。当前全球化浪潮,科技革命的猛烈冲击,在意思形态领域对人们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影响。再加上各种历史原因,在我国北方城市绿化的问题上表现为管理、规划、设计、建设行为缺乏统一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文化对城市绿化领域的评价处于多元标准的混乱状态,导致城市绿化陷入迷茫、异化的困境。怎样建设我们的园林城市,以什么样的文化价值观指导建设我们的城市,是目前我国城市园林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北方城市园林绿化中“南树北种”现象及其生态教训

近几年来,在我国北方许多城市的街道、绿地、住宅小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用南方或国外引进的花草树木绿化置景的现象。例如,北京市为在冬季保持绿色景观,于年在二环路两侧栽种了从南方引进的万株常绿阔叶树,主要树种为大叶黄杨和金叶女贞,还有多棵大油松。在地理位置上算不上北方的上海也从南方引进了不少棕榈科及其他植物等[2]。在安徽、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的大中小城市的街道公园也经常可以见到桂树、木瓜、玉兰、合欢树等南国树木婆娑的身影。引用“名牌树木”“绿化大苗”“新稀彩色观赏树种”一时间仿佛成了北方大中小城市的绿化主流。仅以鲁西南小城菏泽市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从年3月起到年11月已引进园林绿化苗木金丝楸树、复叶槭、速生白腊、七叶树、五角枫、金丝垂柳、银杏、双球悬铃木、大叶女贞、紫叶李、广玉兰、白玉兰、木瓜、红叶碧桃、栾树、日本樱花、竹子、红宝石海棠、西府海棠、三红太阳李、观花桃、红瑞木、榆叶梅、石楠、紫薇等20多种。

据调查,这些远道而来的树木其命运大致有三种。一是大部分外来树种不能适应北方的生存环境,1年或3年全部死掉了,如种植在北方街道旁、小区里的香樟树、合欢树通常都是“一年青,二年黄,三年见阎王”;二是某些外来树种经过园林专家和工作人员的精心护理得以勉强存活,却在北方寒冷的冬季里不得不穿上“棉袄”“电热靴”,住进“草棚”;三是个别生命力及其顽强的外来树木,在我国北方很快落地生根,开枝散叶。但正是2这“顽强的生命力”却恰恰隐藏着更大的隐患。这些繁殖力极强的树种,往往会取代北方本土树木,给相关地区生物物种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事实上,“南树北种”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绿化效果、反而推迟了城市绿化进度,浪费了养护成本,甚至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造成视觉污染。

据统计研究所有被人类引入过来的外来物种中,大约只有10%的物种能够在新的生态系统中自行繁衍。所以用外来树木绿化的进度比用本土树木要慢得多。用本地树种绿化人行道一两年就可以初见成效,改用外来树种三五年都可能没有结果。在鲁西南某小城有一个曾经用南方的合欢树绿化的街道,3年中在每一个赤日炎炎的夏季里都找不到半点阴凉。第四年不得已改种本土树木柳树,来年春季就绿荫遍地。

为了能够使南方的树木在北方安然过冬,人们在冬季里极尽所能地用各种保温材料把它们包裹起来。这些保温材料一般是草绳子,草帘子,塑料薄膜和无纺布等。一份来自年12月18日题为《上千棵芭蕉树穿棉衣》的《西安晚报》的报道中说到,西安市专门从南方引进的城市绿化树种芭蕉树0余棵、桂花树多棵每年都要用草帘、塑料薄膜等包裹起来过冬[3]。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有关人员透漏,年北京市11.4万棵外来树要全副“捂装”过冬。它们的行头基本如下:穿披风,芦席和无纺布全身包裹;扎腰带,用草绳缠的密不透风;踏棉靴,树周围铺20厘米厚的马粪[4]。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南方树木厚重的包裹不但破灭了人们对南方树木给北方冬季带来一抹绿色的幻想,而且造成了视觉污染。

外来树木的移植养护成本高得惊人,截止到年12月份园林专家粗略估计,北京有不适应气候的“南树”在10万株左右,其中花费的大量移植和养护费用足够栽种和养护北京本地树30到40万株[5]。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买一棵外来树的现象在北方城市园林绿化中司空见惯,这些外来的“名贵树种”越冬装备价值不菲,不仅仅限于草绳草帘。例如棕榈、椰子等南方树木在北京过冬,园林专家要给它们套上“防寒服”,穿上“电热靴”,用上“加湿器”,人为地营造出一个和北京当下气候截然不同的小环境。以穿“电热靴”为例,给外来植物穿“电热靴”首先要将原有树坑再挖深,然后用保温板环绕树身将树坑围挡起来,再用发热电缆缠绕在保温板内侧,以保证电缆发热的时候,热量能够集中在树的四周。发热电缆的另一端连接在温控器上,温控器的温控探头埋在树根地下,当温度高于18摄氏度时,电缆制动停止工作。这些装备长达4个月的运行成本高得令人咂舌[5]。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南树北种”带来的生物污染。据统计研究能在异地正常存活的外来物种中,大约有10%会造成生物污染[6]。这些污染物种一般会对原有生态造成破坏,使原有物种丧失,对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构成极大威胁。根据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全儒教授年野外调查研究整理的数据得知,入侵北京的外来植物种类约在36种以上,分属13科,包括6种被列为我国检疫杂草的恶性入侵植物。来自加拿大的“生态杀手”一支黄花,历史上曾导致上海地区30多种土著植物消亡,目前已经在浙江、江苏等大部分地区泛滥成灾。剿不灭的“狂花”黄顶菊,年曾经肆虐河北省衡水、沧州、邢台、邯郸、石家庄和廊坊7个市47个县。“黄顶菊疫情攻坚战”到目前为止在河北省的部分县市仍在继续。“不速之客”火炬树每种下一棵,第二年就会发展成多棵,5年后就会覆盖半径5-8米的所有土地,并表现出强大的侵占力。凡是火炬树成片生长的地方,其他本土树木都被排斥在外[7]。据专家介绍,在全世界濒危物种名录中的植物,大约有35%至46%是由外来生物入侵引起的[8]。最新的研究表明,生物入侵已成为导致物种濒危和灭绝的第二位因素,仅次于生存环境的丧失。

外来树木死的快,本土树木生“洋病”,已经成为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事实。外来树木一方面不服水土,另一方面也难以抵御异地的病虫害、细菌、病毒等的侵袭而纷纷死亡。但是和外来物种伴生的病毒、细菌、病虫等却有更多机会存活了下来,并继续危害本土树种。年12月18号一篇来自《绿色时报》题为《树木病虫害祸害东北》的报道中说,年5月吉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疫情专项调查结果表明,长春市、吉林市等地同时发现多处日本松干蚧疫点,全省分布面积已达21.6万亩,发生面积13.59万亩,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5.5%。此外还有大名鼎鼎的危害辽宁、河北、山东、天津、陕西等地树木的“美国白蛾”等。

许多外来物种所产生的粉尘,是呼吸道与哮喘病人的“无形杀手”,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打喷嚏、流鼻涕……这些典型的感冒症状现在已不再是着凉感冒的“专利”,因为随着外来污染物种的侵入,某些植物也会对人体产生这样的影响[9]。例如原产北美的三裂叶豚草不仅是一种恶性农田杂草,而且是一种致敏性植物。在开花时期,三裂叶豚草能散布大量花粉,花粉中含有水溶性蛋白,与人接触后可迅速释放,引起过敏性病态反应,给当地居民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当花粉密度在40-50粒/m3时,人们吸入后就会出现咳嗽、流涕、哮喘、眼鼻奇痒或皮炎等症状,严重的会并发肺气肿、肺心病乃至死亡[10]。

以上这些事例充分表明我国北方城市园林建设的思路已经走入了岐途,行动的本身和遗留后果已经构成了生态教训。

二、“南树北种生态教训的文化反思

(一)“南树北种”生态教训是人类对树木的稳态延续状态进行制衡干预的结果

“南树北种”的生态教训发人深省。任何生态系统在经历长期的协同进化后,生物与生物之间就会构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并存延续关系,并且能稳态延续。在这样的稳态延续状态中,所有的生态位已经被已有物种全部填满,以至于不管什么样的外来物种若在自然状态下进入该生态系统,生物间的竞争就会使得它无法存活,更难于繁殖后代。作为文化载体的人出于特定民族文化的短期需要,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庇护外来物种度过适应难关,最终跨越生态系统扩散、存活和定居,并因此而造成相关民族文化的不同损失[11]。“南树北种”生态教训是人类对树木的稳态延续状态进行人为干预,结果使地球上的生态安全依赖于生物物种之间制衡格局被打破,依赖于物种多样性的合理并存被破坏[12]。“树”的生长分布有明显的地带性,它随地理区域、气候带、地貌等不同而互有区别。我国不同城市分别处于不同的植被区划范围之内[13]。用生态人类学的话来说,一切有生命形态的物质与能量的聚合体,无论其规模大小,外部形态如何千差万别,都属于自为体系。“一棵树”就是一个自为体系。“一棵树”要保持稳态延续状态,牵扯到的物质与能量种类和运动形式极其复杂多样。每棵树都不是孤立地生长的,它和周围的乔木、灌木、草木、地被组成植物群落。它与周围的微生物、动物及周围环境共同组成一个系统的有机的整体。“一棵树”必须不断的从外界截获并消化吸收物质与能量如光、热、水分、矿物质,才能保证自身的有序运行。“南树北种”人为地对“树”的稳态延续进行制衡干预,打破了树木得以稳态延续的制衡法则,自然不会收到当初人们预期的效果。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理“一方水土养一方树”。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叫做《晏子使楚》,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事实的确如此,橘树如果被人为地种到北方,不是不长个,就是不结果,或者接了果子味道很苦。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樟树,在南方生长是常绿的,但是到了北方,它也来了个“入乡随俗”变成了冬季落叶的树木了。“什么山就种什么树,什么山就唱什么歌”。这样的道理,早在几千年以前伟大诗人屈原就用他那富有诗意的语言精辟地阐释过了“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道理大家都明白,古人明白,每一个现代人恐怕也都略知一二。可是为什么在北方许多城市绿化历史上大量引种惨遭失败的教训却屡见不鲜呢?这恐怕要从文化方面去寻找其萌发的根源了。

(二)“南树北种”生态教训的文化根源在一个民族中,其社会成员的行为,包括其生态行为,都处于相关文化的规约之下。毫无疑问,“南树北种”也是文化规约的产物。“南树北种”的生态教训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文化根源的。

首先,自宋元以来的千余年间,由于黄河流域环境不断恶化,长江流域条件优越,致使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始终稳定在江南地区。千百年来,在中国国内文化中心逐步向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向东南沿海地区转移的同时,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在向东南亚地区辐射、传播,形成了披染中国传统文化风采的“汉文化圈”。到20世纪中后期,出现了东亚经济一文化地理的新格局,它以独具东方风韵的经济文化共同体的面貌登上了20世纪后半叶的世界历史舞台[13]。“南树北种”现象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北方民众对南方山川风物、花草树木的由衷热爱,甚至到了盲目的程度。北方的树没有南方的树漂亮吗?肯定至少有一部分人这样认为。“为了弥补秋冬季植物颜色单调的缺陷,纷纷推出一些美丽的彩叶植物。”“扮靓城乡的彩叶植物尤其是在北方树种都落叶凋零的时候,依然能见到南方树种带来的一抹绿色”这些摘自《绿色时报》等的原话在某种程度上也反应了部分民众的文化心态。爱屋及乌嘛,南方富裕,南方的花草想必也比北方的漂亮。“宁可往南走一千,也不往北走一砖”这句流传在北方的老话确实耐人寻味。

其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导致在观念上认为外来物种一定比本土的好的错觉。在这样错位的价值观的规约下,我国多年来,从普通民众到商人乃至学者,都不遗余力的从外国引进生物物种。再加上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正处于一个文化快速演替时代,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全球化正以不可逆转的趋势,推动世界经济、社会发生重大变革。中国走向全球化面临三重文化背景:“前现代”“现代”“后现代”这三种在西方原本历时递进的文明形态,在中国却共时并存,杂糅交错,异常复杂。一方面,对现代化、工业化、理性化的热烈拥抱已经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成为建设的主要任务;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对现代性的反思及后现代文化的兴起,导致我们在文化取向上无所适从。

“南树北种”生态教训从文化心理上分析源自人类固有的盲目崇拜心理。盲目崇拜心理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心理思维方式,它的根源是人类惯用的联想思维方式。这种错误的文化心理是羡慕心理的极度扩大,崇拜的对象都是强者。盲目崇拜的不理性在于把一切优点都赋予强者,对强者进行过分美化,对弱者经行过分贬低。盲目认为经济发达区域的一切都是好的,盲目认为外来树木的都比本土树木好。在这样的错误文化心理规约下,人们文化评判标准与价值取向迷失,文化观念照搬西方体系。在我国北方城市绿化的问题上表现为管理、规划、设计、建设行为缺乏统一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文化对城市绿化领域的评价处于多元标准的混乱状态,导致城市绿化陷入迷茫、异化的困境。

另外,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生物物种大引进的时代,中国一样也不能例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外来物种异地定居的可能越来越大。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对利润的追求使得民族文化对成员的控制力极大削弱,无序的外来植物引进越来越普遍。还有作为文化载体的个人在空间上位移的频率、距离和速度都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也使得外来物种引进的频度、规模和范围超越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

三、防治“南树北种”生态教训发生的文化对策

中国是世界生态系统第一大国、生物多样性第三大国。许多植物的生态、欣赏与文化价值都毫不逊色于外来物种。“南树北种”并不是因为北方没有树,而是人们潜意识里瞧不上那些本土树,在城市绿化中不自觉地把他们排斥在外。北方的树种资源其实是非常丰富的,仅就北京来说生长了年到0年的古树中侧柏占到了40%左右,余下的是油松、白皮松、国槐、银杏、枣树、栾树,这八大树种在古树中占到了98%。经历了上千年的风霜雨雪和无数次的自然选择,它们才是城市园林绿化的主力军,完全没必要舍本求末。北方的树木落叶,南方的树木其实也落叶。不过是北方树落叶时间集中在深秋初冬,南方树落叶时间不集中而是四季都在落。“落”与“不落”都是树木适应环境的结果。“一叶落知天下秋”这句话对北方人来说很容易理解,对南方人来说就未必。一副落叶遍地的图画在北方的孩子看来就是预示着秋天来了。但是在南方的四月,当你行走在湘西的树林间,脚下是缤纷的落叶,头上面却是一个郁郁葱葱的世界。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我国北方地区绿化树种以落叶树为主的城市风貌并不是人们可以随意更改的

。中国有适合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树种资源。北方有自己雄浑壮丽的风格,南方有自己旖旎柔媚的基调,每一个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都应该有自己独居特色的构建模式。世界上的树木千差万别,各具风采,但分属于不同的温度、气候带。生物物种的多样并存,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地球生命体系稳态延续的基础。南北方城市园林建设是南北方文化建构的具体写照,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照搬。现代画家周中华有一幅题为《羡慕》的哲理漫画,画的是在两个一模一样的鱼缸里的两条小鱼,他们羡慕地彼此对望。给他们对调了一下位置,他们仍然一如既往地羡慕对望。其实有什么好羡慕呢!宋代词人晏殊用另外一种风格在他的传世名作《浣溪沙》里表现了同样的内涵:“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怜取眼前的树吧!家乡树不丑,本土树不土。梅影瘦、栀子肥、笋衣遍地的南国景观无疑是美丽的,桐花开、榆钱落、红枣满枝的北国风光难道就没有动人之处了吗?

外国的月亮圆,中国的更圆。年7月3日,距北京亚运会开幕还有两个多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86岁高龄的邓小平来到亚运村视察时语重心长地说:“我这次来看亚运村,就是来看看到底是中国的月亮圆,还是外国的月亮圆?看来中国的月亮也是圆的。现在有些年轻人总以为外国的月亮圆,对他们要进行教育。”同样道理,南方的树好,北方的树也好。本土杂草乡土树木才是城市绿化的主力军。南方桂花树有嫦娥奔月美丽的传说,北方老槐树有天仙配动人的故事。桂树有卢照邻“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裙”的诗情,槐树有白居易“凉风木槿篱,暮雨槐花枝”的画意。南北方文化各有优长,南北方树木也实在分不出优劣高下。

总的来说,“南树北种”的生态教训其实就是文化教训,“南树北种”的生态教训是特定的社会历史时期民族文化失范的产物,它是错误的文化价值观导致的必然结果,同时这种社会现象也是暂时的。只要我们转变思想观念,尊重多元文化并存格局,坚持文化相对主义原则,提高民族文化自觉,尊重民族文化的传统特点,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这样的话诸如“南树北种”现象的消除就会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金元浦,等.阐释中国的焦虑[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严锋林.北方到底该不该引种南方树[N].科报网科技日报电子报.科技改变生活,-12-02.

[3]黄亚平.上千棵芭蕉穿棉衣[N].西安晚报,-12-18.

[4]陶颖.11.4万棵外来树全副“捂装”过冬[N].北京:法制日报,-11-06.

[5]黄建华.京城每年引进南树10万株,其花费能养活本土树木30万株[N].北京:北京青年报,-12-12.

[6]李振宇,解炎.中国外来入侵植物[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7]蒋高明.奥运绿化,慎选植物物种[N].科学时报,-05-28.

[8]侯静.北京外来入侵物种之争,经济损失触目惊心[N].北京:科技日报,.

[9]扈航.外来生物入侵北京防控美国白蛾投放5亿只蜂[N].北京晨报,-11-02.

[10]谢华蓉,张辉.警惕三裂叶豚草在四川蔓延[J].农业科技动态,.

[11]杨成.生物污染防治的文化对策研究[D].吉首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12]杨庭硕.生态人类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

[13]玲璋.城市绿化的若干生态学问题[J].上海市建设学报,.

[14]纪武.从表象到实质———当代中国城市问题的文化透视[J].重庆大学师范学报,.

原文刊登在《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年第2期

殷国华,杨文英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饮食问题和影响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皮肤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yenvzhena.com/jzhy/30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